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数学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的公式整理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同学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做着做着就忘记需要用到的某道公式呢?哈哈想当年小编就是这样过来的,然后又急急忙忙去翻书,而这么多公式要一页页找多浪费时间啊!所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关于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全集,希望同学们可以拿个小本本抄下来哇!

七年级数学的公式整理总结 1

★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3元 减 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弦”))

余弦三倍角:4元3角 减 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

☆☆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

★另外的记忆方法:

正弦三倍角: 山无司令 (谐音为 三无四立) 三指的是"3倍"sinα, 无指的是减号, 四指的是"4倍", 立指的是sinα立方

余弦三倍角: 司令无山 与上同理

七年级数学的公式整理总结 2

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

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

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b)中心对称

七年级数学的公式整理总结 3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七年级数学的公式整理总结 4

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七年级数学的公式整理总结 5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

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1口诀

关于诱导公式,所有的公式都可以归纳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释义:

“奇、偶”指的是π/2的倍数的奇偶,“变与不变”指的是三角函数的名称的变化:“变”是指正弦变余弦,正切变余切。(反之亦然成立)“符号看象限”的含义是:把角α看做锐角,不考虑α角所在象限,看n·(π/2)±α是第几象限角,从而得到等式右边是正号还是负号。

通用口诀

“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释义:

1、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2、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3、第三象限内只有正切和余切是“+”,其余全部是“-”;

4+、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2常用的诱导公式sin(90°-α)=cosα 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 cos(90°+α)=-sinα

in(270°-α)=-cosα sin(270°+α)=-cosα

cos(270°-α)=-sinα cos(270°+α)=sinα

in(180°-α)=sinα sin(180°+α)=-sinα

cos(180°-α)=-cosα cos(180°+α)=-cosα

in(360°-α)=-sinα sin(360°+α)=sinα

cos(360°-α)=cosα cos(360°+α)=cosα         高中数学:数学学习要点

(1) 、整理重点

有数学课的当天晚上,要把当天教的内容整理完毕,定义、定理、公式该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学以为数学注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麼都不背,这观念并不正确。一般所谓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是我们解题的工具,没有记住这些,解题时将不能活用他们,好比医师若不将所有的医学知识、用药知识熟记心中,如何在第一时间救人?

很多同学数学考不好,就是没有把定义认识清楚,也没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

(2)、 适当练习

重点整理完后,要适当练习。先将老师上课时讲解过的例题做一次,然后做课本习题,学有余力,再做参考书或任课老师所发的补充试题。遇有难题一时解不出,可先略过,以免浪费时间,待闲暇时再作挑战,若仍解不出再与同学或老师讨论。

(3)、 练习时一定要亲自动手演算

很多同学常会在考试时解题解到一半,就解不下去,分析其原因就是他做练习时是用看的,很多关键步骤忽略掉了。

TAG标签: 数学 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的公式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同学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做着做着就忘记需要用到的某道公式呢?哈哈想当年小编就是这样过来的,然后又急急忙忙去翻书,而这么多公式要一页页找多浪费时间啊!所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关于高中数学诱导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