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小考辅导

小升初语文民间必考文学常识汇总经典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小升初面谈中对语文文学常识常非常多,但是很多孩子对这些内容都不感兴趣。特别是文学常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升初考试必考常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小升初语文民间必考文学常识汇总经典总结 1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

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

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小升初语文民间必考文学常识汇总经典总结 2

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 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惜时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送别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别董大》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赋得故草原送别》

四季类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 甫 《绝句》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 甫 《春雨》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江雪》

10.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柳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爱国类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 《过零丁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岳阳楼记》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绝句》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示儿》

友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伦》

思乡类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节日类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 《元日》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清明》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水调歌头》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心情类

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 游 《示儿》

高兴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 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 白 《早发白帝城》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 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5.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谦受益,满招损。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8.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9.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12.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13.言必行,行必果。 吃一堑,长一智。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5.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19.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20.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21.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

2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23.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24.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6.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27.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28.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0.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31.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32.竹篮打水-一场空

33.兔子尾巴-长不了

34.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35.门缝里看人-看扁了

36.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7.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8.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9.明珠弹雀-其得不复

小升初语文民间必考文学常识汇总经典总结 3

1、“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2、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3、《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4、《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5、《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6、《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7、《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8、《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9、《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0、《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11、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 ),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2、《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13、《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14、“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15、《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16、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17、《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18、《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19、《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20、《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21、《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22、《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23、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24、“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5、《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林黛玉。

小升初语文民间必考文学常识汇总经典总结 4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 (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 》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 ________ ;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 ________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________ 。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

12、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

1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16、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语文民间必考文学常识汇总经典总结 5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小升初语文民间必考文学常识汇总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小升初面谈中对语文文学常识常非常多,但是很多孩子对这些内容都不感兴趣。特别是文学常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升初考试必考常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小升初考试必考36个文学常识 1、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