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通假字集锦推荐
相关文章
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一上学期英语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通假字集锦推荐 1
一、通假字
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感叹词。
3、士之耽兮,犹可脱(tuō)也。“说”通“脱”,脱身。
(或不作通假字:说,shuō,言说。)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界。
二、字音
氓méng之蚩chī蚩chī,抱布贸丝。
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ch?ng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
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zài言。
尔卜bǔ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qí水汤shāng汤shāng,渐jiān车帷w?i裳cháng。
夙sù兴夜寐m?i,靡mǐ有朝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
三、古今异义词: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指儿子。
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3、秋以为期以为——古义:两个词,把……当作今义:一个词,认为。
4、总角之宴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
四、一词多义
1、以
A、秋以为期(以:介词,把。以为:把...当做。
“以秋为期”,原句中宾语“秋”前置了。)
、乘彼垝垣,以(连词,表示目的,来)望复关
C、以(介词,用)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迁
2、言
A、助词
言既遂矣言:句首助词。
静言思之言:句中助词。
、名词,言辞,说法。体无咎言
C、动词,说。言笑宴宴载笑载言
3、之
A、之:主谓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氓之蚩蚩\\②桑之未落\\③士之耽兮④女之耽兮⑤桑之落矣
、助词,的。
⑥总角之宴
C、代词,代那件事,指自己不幸的遭遇。(或释为:助词,无义。)
⑦静言思之
4、其
A、其:它的。其叶沃若
、助词,无义。咥其笑矣
C、代词,你。不思其反
五、需注意的语气助词:
1、于嗟鸠兮于嗟:吁嗟,感叹词。(二字都表示感慨。)
2、亦已焉哉焉哉:语气词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六、理解性默写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5.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弃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年轻貌美或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意深厚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是:“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到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9.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0.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通假字集锦推荐 2
看罢《寡人之于国也》,眼前立时出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所作的漫画本《孟子》中的一幅画:孟子苦口婆心地推销“仁”的学说,尊贵的君王呢?却倚在王座上酣然入梦。这实在是对儒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尴尬处境的绝妙反映,虽然有点夸张。
孟子从来就是以善以言辞动人闻名的。他的演说,往往能抓住谈话对力最关心的问题“诱敌深入”,使对方进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再加以明白易懂的比喻,达到使对方心悦诚服的目的。这不,梁惠王在孟子的语言攻势下,很久都不能发一言,显然被说服了。
尽管学者(也就是某“子”)在与国君的谈论中屡屡征服对方,但事实上为国君们所乐于采用也就法家一路。每一个有头脑的国君,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或许学者的论调高明得很,甚至让自己有醒酗灌顶的感觉,但冷静下来好好考虑,却不可全信那些歪理邪说,否则国家要倒大霉。“仁政”,这是一个美妙的字眼儿,可是兼并战争不相信美妙。施行“仁政”所需要的时间太长,没等你发展得强大,邻国或大国的军队早已杀过来。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国君们面对学者的劝说为何如此“不开窍”了。
而学者自己又何尝不想看到天下在“本门学说”的指导下 “臻于大治”呢?问题是学者自己弹精竭虑经营的学说大都带有乌托邦色彩。道家那种“小国寡民”式的理想就不用说了,墨家的“兼爱”、“非攻”,.吓惜当时的国君能对自己的子民“泛爱”已经很不错了。总之“仁政”行不通。至于名家、农家、阴阳家……更难成大器也惟有法家,在那兵荒马乱、战火连年的时代,能够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正所谓“乱世用重典”。儒家学者在各国碰壁不断,倒不见得是儒家学说差劲儿(后来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就证明了它旺盛的生命力),而是不合时宜。可怜的学者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意识不到他们的不成功乃是历史的必然。
“不开窍”的君主与“不成功”的学者,谱写了战国史中亦喜亦悲的一页。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通假字集锦推荐 3
一、 通假字
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6.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
8.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9.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二、 古今异义
1.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
2. 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
三、 词类活用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
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
四、 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7.輮以为轮(省略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五、重点字词解释
1.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
3. 輮使之然也(然:这样)
4.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5.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
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
8.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
9.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
六、一词多义
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
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
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
2、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
③以为妙绝(极)
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3、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4、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5、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6、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听见)
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名誉)
七、翻译句子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晒干了,不再直了,这是因为人使它弯曲变成这样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一会儿所学的东西收获大。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具备了。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聚半步,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办法;不积集小的流水,没有用来汇成江海的办法。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中途停止雕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放弃地雕刻,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通假字集锦推荐 4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通假字集锦推荐 5
一、文学常识
⒈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⒉“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⒊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⒋本文按游踪顺序,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景物,着重渲染了冷寂落寞、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忧伤、孤寂、愤懑、抑郁的情感。(主题)
二、按原文填空
⒈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特点是:(1)石底:写出文中相关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水尤清冽,这一特点是通过写潭中鱼来实现的。
⒉第三段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⒊第四段作者抒愤懑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⒋表现作者出游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⒌描写小石潭概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⒍写出文中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句子:如鸣佩环。
⒎写出描写石奇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⒏写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也。
⒐写出潭上景色给人感受的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注音或写汉字
贻(y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参(cēn)差(cī) 差(cī)互 悄(qiǎo)怆(chuànɡ) 幽邃(suì)篁(huánɡ)竹 清冽(liè)日光下澈(chè) 为坻(chí) 为嵁(kān)摇缀(zhuì) 翠蔓(màn)
四、通假字
日光下澈(澈——彻,穿过,透)
五、古今异义
⒈崔氏二小生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⒉乃记之而去 古:离开 今:从此地到彼处
六、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⒈ 以 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 ⒉ 可 不可知其源(能够)
以其境过清(因为) 明灭可见(能够)
怡然不动(……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
⒊ 然 ⒋许 杂然相许(赞同)
然往来翕忽(然而) 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
⒌清 ⒍之
水尤清冽(清澈) 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
全石以为底(作为)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⒎为 ⒏若
为屿(成为) 若毒之乎(你)
其岸势(它的,小溪的)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⒐其 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 ⒑而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
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
七、词类活用
⒈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
⒉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
⒊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
⒋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
⒌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
⒍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
⒎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
⒏心乐之(以……为乐,因……感到高兴,意动用法)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特殊句式,并翻译
⒈全石以为底。句式:宾语前置
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句式:省略句
译:太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⒊坐潭上。句式:省略句
译:我坐在潭边。
九、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⒈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排比)
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也。(拟人)
⒊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比喻)
⒋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
十、掌握注释及翻译
十一、阅读理解
⒈分别概括各段段意
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石潭全貌(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写潭,树)
第2段:描写潭水和游鱼(写水、鱼)
第3段:探究小潭的水源及岸势(源头,岸势)
第4段:作者对小石潭的印象和感受(写感受、抒愤懑)
第5段:记同游者(缀述同游者)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通假字集锦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