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礼仪知识 > 商务礼仪 > 见面礼仪

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大全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见面介绍是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印象,因此学习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很重要,下面是小编精心挑选的关于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供大家阅读。

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大全精选 1

  在外事交际中,在与外宾见面时,视对象、场合的不同,礼仪也有所差异。

  会见欧洲客人时,欧洲人喜欢拥抱的礼节,有时还伴以贴面和亲吻。但要注意,不可吻出声响。在商务活动中一般不行此礼,且中方人员不主动拥抱、亲吻外宾。男士还有特别的脱帽礼和对女士的吻手礼。对英国客人,人们穿得很正式,最好不要有身体接触。可以拥抱,但不能有其他身体接触。 对意大利客人,握手很重要,在业务活动中表示很正式的尊重。对德国客人,握手很正式并伴有几乎感觉不到的鞠躬,除非对主人很了解,其他的接触,例如拥抱和接吻面颊是不提倡的。

  会见东亚客人时,在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朝鲜),鞠躬是常见的传统礼节,行礼时立正站直,双手垂在眼前面,俯身低头,同时问候,弯身越低,越示敬意。对日本人、朝鲜人的鞠躬礼,每次必须同样还礼。对日本客人,眼睛的直接接触和身体的直接接触都不提倡,因为这代表傲慢,不要看他的眼睛,取而代之的是看他的领带打结处,以表尊敬。在日本鞠躬要哈腰,头要低到身体一半处,双手放在一起。您见到的人的年纪越大、职位越高,您鞠躬应该越深。您的声音和态度应该平静,不要嘈杂。

  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在社交场合中握手后又在双方脸颊上互吻,要同样回敬。

  会见拉美客人时,握手和拥抱很频繁,说话时他们比美国人站得更近,向后站是不礼貌的。

  会见佛教国家的外宾时,要行合十礼。

  与军人外宾见面,要等其行举手注目礼后再行握手礼。

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大全精选 2

  坐着握手是向握手对象暗示你不想和他握手,代表和传达出的是消极态度。即使年龄与身份相仿的熟人相见,坐着握手也不能称得上礼貌。边握手边和其他的人寒暄,说明你对握手对象心不在焉。温馨提示除非你是残疾人,否则应该站起来与人握手。年长者或身份较高的女性可以坐着与人握手。握手时,另一只手不能插在衣兜里,嘴里不应该有食物、香烟等物。

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大全精选 3

  基本礼仪

  握手通常年长(尊)者先伸手后,另一方及时呼应。来访时、主人先伸手以表示欢迎。告辞时,待客人先伸手后,主人再相握。握手的力度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初次见面时,时间一般控制在3秒钟内。

  介绍介绍时应把身份、地位较为低的一方介绍给相对而言身份、地位较为尊贵的一方。介绍时陈述的时间宜短不宜长,内容宜简不宜繁。同时避免给任何一方厚此薄彼的感觉。

  致意表示问候之意。通常在各种场合用举手、点头、欠身、脱帽等方式向相识的人打招呼。

  重点礼仪

  握手礼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鞠躬礼在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名片礼初次相识,往往要互呈名片。呈名片可在交流前或交流结束、临别之际,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递接名片时最好用双手,名片的正面应朝着对方,接过对方的名片后应致谢。一般不要伸手向别人讨名片,必须讨名片时应以请求的口气,如“您方便的话,请给我一张名片,以便日后联系。”

  脱帽礼见面时男士应摘下帽子或举一举帽子,并向对方致意或问好。若与同一人在同一场合前后多次相遇,则不必反复脱帽。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在庄重、正规的场合应自觉脱帽。

  拥抱礼拥抱礼多用于官方、民间的迎送宾客或祝贺致谢等社交场合。两人相对而立,上身稍稍前倾,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环拥对方左肩部位,左手环拥对方右腰部位,彼此头部及上身向右相互拥抱,最后再向左拥抱一次。

  亲吻礼行亲吻礼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拥抱,不同关系、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不尽相同。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关系亲近的女子之间可以吻脸,男子之间是拥肩相抱,男女之间一般是贴面颊,晚辈对尊长是吻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可以吻手指或手背。在许多国家的迎宾场合,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脸、贴面的连续动作,表示最真诚的热情和敬意。

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大全精选 4

  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被第三者介绍给对方三种情况。

  一般介绍有三要素:姓名、供职单位、职务。

  (一)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类型

  (1)在社交活动中,在欲结识某人却无人引见的情况下,可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将自己介绍给对方。这种自我介绍叫做主动型的自我介绍。

  (2)应其他人的要求,将自己某些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番自我介绍。这种自我介绍叫被动型的自我介绍。

  2.自我介绍的方式

  (1)应酬式的自我介绍。

  (2)工作式的自我介绍。 包括本人姓名、供职的单位以及部门、担负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三项。

  (3)交流式的自我介绍。大体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等。

  (4)礼仪式的自我介绍。 内容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项。

  (5)问答式的自我介绍。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这种方式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

  3.掌握自我介绍的语言艺术

  (1)应镇定、自信而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姓名,并善于使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友善、关怀、诚意和愿望。

  (2)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注意介绍的繁简。

  (3)自我评价要掌握分寸。

  (二)为他人做介绍

  1.在向他人介绍时,首先要了解对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最好不要向一位有身份的人介绍他不愿认识的人。

  2.注意介绍次序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要遵从“尊者先知”或“先向尊者介绍”的准则进行介绍。因此,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这样,可使尊者先了解位卑者的情况。

  (1)介绍上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3)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4)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再介绍女士。

  (5)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6)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7)介绍不宾和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8)介绍与会先到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到者。

  (9)介绍本国人和外籍人士认识时,应先把本国人介绍给外籍人士。

  3.时间

  在普通情况下,与他人握手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大体来讲,握手的全部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握上一两下手即可。

  握手时两手稍触即分,时间过短,好似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与他人握手时间过久,尤其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则显得有些虚情假意,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

  (三)握手的次序

  握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行握手礼时,教师、女性、长者、尊者、上级、主人、先到者、已婚者有先伸手的义务,不然会使对方尴尬。作为学生、男性、年轻者、身份低者、下级、客人、后到者、未婚只有向对方问候并在对方伸手之后再行握手礼。

  握手礼仪的特例是主人与客人握手的次序。在接待来访者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表示“欢迎”。而在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表示“再见”。

  (四)握手的禁忌

  1.拒绝他人的握手。 2.用力过猛。 3.交叉握手。

  4.戴手套握手。 5.握手时东张西望。

  (五)不宜握手的情况

  对方手部有伤。

  对方手里拿着较重的东西。

  对方忙着别的事,如打电话、用餐、主持会议、与他人交谈等等。

  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

  对方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

  当自己的手不干净时,应亮出手掌向对方示意声明,并表示歉意。

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大全精选 5

  1.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

  2.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

  4.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

  5.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6.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

  7.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

  8.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

  9.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

  10.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

  11. 不要在与人握手后,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

  12. 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

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见面介绍是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印象,因此学习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很重要,下面是小编精心挑选的关于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供大家阅读。 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一:见面礼仪 基本礼仪 握手通常年长(尊)者先伸手后,另一方及时呼应。来访时、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