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故事汇总推荐模板
相关文章
作为四大名之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大部分的时间在描述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整部书的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让读者的思想深陷其中。然而,在故事结尾的时候,却给人一种无奈的凄凉。尤其是曾经生龙活虎的好汉,一个个的离世,硬生生的将我们在快意恩仇的世界中拉了出来。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水浒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水浒故事汇总推荐模板 1
史文恭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在凌州曾头市的曾家府担任教师,深受曾长官曾弄的器重,徒弟有曾家五虎。
曾头市因劫夺段景住献给宋江的照夜玉狮子马,遭到晁盖率军攻打。晁盖在作战中被一枝刻有史文恭姓名的毒箭射中身亡,史文恭从此成为梁山公敌。
卢俊义上山后,曾头市在梁山的再次进攻中被彻底打垮。史文恭则被卢俊义活捉,最后被剖腹挖心祭奠晁盖。
水浒原著的常见版本均未提及史文恭与卢俊义在交战之前的关系,但在一些民间故事和衍生文学中,二人常被设定为师兄弟。
史文恭的故事
一、传名梁山
史文恭出场于《水浒传》“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一回(多数版本为第六十回,金圣叹评本为第五十九回)。他在凌州西南曾头市的金国侨民曾弄家中做武术教师,与副教师苏定一同教授曾家五虎武艺。
段景住盗取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马,欲上梁山献给宋江,却在路过曾头市时,被曾家五虎夺去。宋江得到段景住报信后,命戴宗前去探听情况。戴宗回报称,曾家五虎誓与梁山作对,定要捉尽晁盖、宋江等人,而照夜玉狮子马已成为史文恭的坐骑。
二、初次登场
晁盖听闻曾头市的无礼之举,大怒之下不顾宋江劝阻,执意要对曾头市用兵。他点起二十位头领,率领五千兵马,亲自下山征讨。出征之时,晁盖新制的认军旗被狂风拦腰吹折。宋江与军师吴用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建议改日出军,晁盖仍旧不听。
晁盖率军抵达曾头市后,与曾家交战,林冲战败曾家第四子曾魁。次日,曾头市大军正式与梁山军对峙,史文恭、苏定及曾家五虎尽数现身。这是史文恭在书中的第一次登场,当时他“弯弓插箭,坐下那匹却是千里玉狮子马,手里使一枝方天画戟”。
三、射死晁盖
两军混战良久,双方各有损伤。曾头市大军退回村里,梁山人马也退回寨中。之后一连三日,梁山军都来搦战,但曾头市一方却始终不肯应战。
第四日,两个僧人到晁盖寨中投拜,自称常受曾头市欺压,愿为晁盖带路,助他剿平曾头市。晁盖深信不疑,不顾林冲谏阻,亲自前去劫寨,结果中计遇伏。
他率军夺路而回,遭到乱箭射击,却被一箭射中面颊。此箭乃是一枝药箭,上面还刻有“史文恭”三字。林冲等人命送晁盖回山,而后又受到曾家人马的袭击,只得退回山寨。
晁盖回山不久,便毒发身亡,临终留有遗言,称“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但宋江在公布遗言时,却改为“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后世有评论者据此认为,晁盖并不是被史文恭射死,而是有人栽赃于史文恭。此说法在原著中并无明确依据支持或驳斥,因此争议较大。
此后,史文恭成为了梁山众将为晁盖复仇的目标。
四、献计守寨
关胜收服水火二将后,回山途中又遇到段景住。段景住与石勇、杨林到北地买马,结果在青州又被郁保四劫去,而郁保四却将战马送到了曾头市。
宋江便借机兴兵,再次攻打曾头市,要雪夺马之辱,并报晁盖被杀之仇。吴用先命时迁去探听消息。时迁将曾头市的部署全部探知,称曾头市扎下五座寨栅,其中史文恭执掌总寨。
宋江分兵五路,分打曾头市五座寨栅,并让新近上山的卢俊义埋伏在平川小路上,负责接应。曾弄听闻宋江兴兵,便与史文恭、苏定一同商议对策。
史文恭建议在村寨周围掘下多处陷坑,上以浮土掩盖,打算用来捉拿梁山将领。但梁山军却因时迁已提前探知,在进军之时并未中计。
五、掘坑自陷
数日后,已知悉陷坑部署情况的吴用分兵进攻曾头市,以吸引曾头市军马的注意。史文恭分兵救援,自己则按兵不动,想让梁山军在进攻时掉入陷坑,但吴用早派两支马军从后方抄到寨前。
寨前的伏兵无路可退,都被逼进陷坑中。接着,早有准备的吴用又和公孙胜合力,纵火烧毁史文恭寨子的营寨,而后退军而回。史文恭只得连夜修整。
次日两军交战,曾头市一方先折曾涂。史文恭、苏定认为不可轻举妄动,但曾升欲为兄报仇,执意出战。后来,史文恭见无法说服曾升,只得亲自上阵。
此战,史文恭改用朱缨枪,二十余合便杀得猛将秦明力怯败走,并一枪刺中秦明的后腿股。梁山军只得暂退。
当夜,曾升听从史文恭的建议,与苏定、曾参、曾索一同前去劫寨,结果却因梁山军早有准备,大败而回。曾索阵亡。
六、议和中计
曾弄见连折二子,决定与梁山讲和。史文恭已有八分惧怯,也有求和之意。宋江假意同意,与曾头市约定各自派人为质。吴用派李逵、时迁等五人前往。史文恭看出有诈,告知曾弄,结果被李逵“揪住便打”。
然而曾弄一心讲和,不听史文恭之言,便同意了宋江交还马匹、交出郁保四并且赔款的要求,派曾升将郁保四送往宋江寨中。
宋江见了曾升,称必须要将照夜玉狮子马也一并交还。史文恭表示除非宋江退兵,否则绝不同意。这时,宋江得知相助曾头市的青州、凌州军马正在前来,便与吴用商议对策。吴用分兵守御完毕后,将曾升扣押,而后暗中策反郁保四,让他假作逃回曾头市,引诱史文恭前来劫寨。
史文恭果然中计,亲自带兵劫寨,却中了吴用的“番犬伏窝”之计。梁山军在郁保四、时迁等人的里应外合下,已经攻破曾头市。曾弄自缢,曾魁、曾密、苏定阵亡,大量曾头市军马掉入史文恭先前掘好的陷坑。
史文恭是怎么死的?
史文恭见曾头市已破,便单骑杀出西门,落荒而逃,结果被晁盖的阴魂缠住。他打算退回时,却正遇到卢俊义、燕青,被卢俊义一朴刀搠中腿股,跌落马下,束手就擒。
卢俊义将史文恭与照夜玉狮子马一同解送到宋江寨中。宋江将曾升斩首,杀尽曾家满门,押着史文恭回军梁山。最终,史文恭被“剖腹剜心,享祭晁盖”。
依据晁盖遗嘱,宋江要卢俊义担任梁山寨主,卢俊义则坚持不肯。后来经过东平府、东昌府两场战事,梁山泊聚齐一百单八将,宋江的寨主名分才正式确定。
如何评价史文恭?
史文恭在水浒原著中并不算一个太有血有肉的形象,对他的评价大都是在武力方面。因为他曾二十余合击败秦明,常被认为是全书中武力最强的人物之一,而且被认为是有勇有谋,并非一勇之夫。
至于为人方面,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曾饰演过史文恭)的评价颇有代表性:史文恭是不得志的人,武功高强却只能屈尊做曾头市教师,他性格上有傲慢倔强的特点,这种特点一方面使他行为狂妄,另一方面也给他带来了悲剧性的结局,在人品上并无低劣之处。
而对史文恭持较强烈负面态度的评论,大都来自于认定晁盖为史文恭所杀者,如一些续书中称他为“恶贼”。
还有评论者认为,史文恭是《水浒传》中庄园教头的杰出代表,忠于职守、品德高尚,即使晁盖是被他所杀,也是各为其主,无可厚非。仅仅因为他所效忠的庄园主与梁山是敌对关系,就将他定为“反派”,是不客观的。另有很多评论者受“晁盖非史文恭所杀”说法的影响,对史文恭持同情态度,有正面甚至拔高的评价。
此外,由于史文恭在民间被接受的形象更多来源于评书等加工过后的版本,其中包含了关于史文恭阴险狡诈(用毒)、欺师叛门、叛国投敌(金国)的详细描写。有不少受此影响的评论多认为,史文恭是个品行恶劣之人,而造成这种人格的原因,应该是史文恭因出身卑微、怀才不遇而逐步导致的心理扭曲。
水浒故事汇总推荐模板 2
与王矮虎交战。才到八九合,只见郑彪口里念念有词,喝声道:“疾!”就头盔顶上流出一道黑气来。黑气之中,立着一个金甲天神,手持降魔宝杵,从半空里打将下来。王矮虎看见,吃了一惊,手忙脚乱,失了枪法。被郑魔君一枪戳下马去。
一丈青要报丈夫之仇,急赶将来。郑魔君歇住铁枪,舒手去身边锦袋内,摸出一块镀金铜砖,扭回身看着一丈青面门上,只一砖打落下马而死。
但见:阴云四合,黑雾漫天。下一阵风雨滂沱,起数声怒雷猛烈。山川震动,高低浑似天崩。溪涧颠狂,左右却如地陷。悲悲鬼哭,衮衮神号。定睛不见半分形,满耳惟闻千树响。
会召唤金甲天神,也有法宝金砖,还会呼云唤雨,改变地形。实在是梁山敌手中难缠的一位法师。
十大法术高手:樊瑞
樊瑞,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樊瑞是濮州人氏,早年曾作全真先生,学得一身妖法,能呼风唤雨,善使流星锤,神出鬼没,人称混世魔王。
公孙胜见山上挂满青色灯笼,知道其中必定有人会使妖法,便在山下摆下八阵图,并辅以五雷天心正法。樊瑞虽会妖法,但却不识阵势。他让项充、李衮攻阵,自己在外作法协助,结果大败而回。
樊瑞见宋江义气深重,认为不可逆天行事,遂下山投降。公孙胜应宋江之请,收樊瑞为徒,传授他五雷天心正法。
征讨田虎时,樊瑞与北军国师乔道清斗法,虽然武艺、法术都不敌乔道清,但却为公孙胜来援争取了时间。
征讨方腊时樊瑞又与南军国师包道乙斗法。他在关胜头顶变出一尊乌龙天将,包道乙则在郑彪头顶变出一尊金甲神人。最终乌龙天将战败金甲神人,郑彪也被关胜一刀斩于马下。
本来就是道士,又拜师公孙胜,学会五雷天心正法,是梁山第二的法师。
十大法术高手:包道乙
包道乙,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方腊帐下头目之一,梁山军征方腊后期的强劲对手,本来是在金华山出家的道士。
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
包道乙见宋军中风起雷响,急待起身时,被凌振放起一个轰天炮,一个火弹子,正打中包天师,头和身躯,击得粉碎。
包天师教出的徒弟郑彪都如此咄咄逼人,作为师父的包道乙绝不容小觑,只不过被秒杀于炮火之下,少了许多展现才华的机会。法术再高,被火炮打中也是个死。
十大法术高手:乔道清
乔道清,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幻魔君”,他原是田虎麾下的法师,精通幻术,后来归顺已经接受招安的梁山军。
梁山好汉受宋朝朝廷派遣征田虎,秦明等进攻苏林岭,乔道清便念咒作法,使得“阴云四起,霹雳响处,狂风大作,天昏地黑”,梁山军中雷横、凌振等人被捉去。
梁山一方公孙胜作法,导致雷声大作,乔道清念咒将其破开;公孙胜又作法召唤天兵,乔道清一呼,也召唤出“天神”与之在天空中搏斗,两人不分高下,各自收兵。
李逵、李衮不听劝告,带五百团牌手上山,乔道清“一口气吹来”,便将五百人都吹倒,全数活捉。
乔道清归顺梁山后,乔道清与公孙胜合作施法,用雷劈散田虎军,为梁山军立了大功。
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事迹,但都是法术仅次于公孙胜的法师。
十大法术高手:公孙胜
公孙胜,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蓟州九宫县人氏,自幼好习枪棒,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道号一清先生,学得一身道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人称入云龙。他家中虽有老母在堂,但常年云游在外。
公孙胜初出茅庐芦苇荡大败何涛围捕,高唐城前力挽狂澜击溃不可一世的高廉,芒砀山下大显神通重挫狂妄自负的混世魔王樊瑞,征大辽击败贺重宝,灭田虎大败乔道清轻取小光华,放眼《水浒传》诸法师,谁人可与公孙一清争锋?
毋庸置疑,在《水浒传》中除了大罗神仙以及张天师、罗真人、智真长老这些半仙之外,入云龙公孙胜绝对是独拔头筹的第一法师。看看公孙胜的战绩,便知道公孙胜水浒第一法师的威名是实至名归,绝无水份。
水浒故事汇总推荐模板 3
庞万春,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江南方腊部下的大将,由于善用弓箭,绰号“小养由基”。
在与梁山军交战时,庞万春带兵把守昱岭关,曾亲自或由其部下射死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七人。最后劫寨失败,被汤隆活捉后被杀,一生就此结束。
庞万春的经历
人物背景
庞万春出场于《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百回本为九十八回,众文简事繁本回目各不同)“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书中介绍他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绰号“小养由基”。养由基乃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神射手。庞万春带了两个副将,雷炯和计稷,部下五千人马,把守昱岭关。
箭射史进
梁山人马以宋朝军队的身份,征讨方腊,战事已经进行过半,杭州已被攻陷,宋江与卢俊义决定分兵,分别攻取睦州、歙州,卢俊义抓阄抓得歙州。于是卢俊义部领正偏将校共计二十九员,随行军兵三万人马,启程前往歙州。而攻取歙州之前,要先拿下昱岭关。
卢俊义军队到达昱岭关前,命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人骑马出哨,并带领三千步军。众将来到关下,一个对方士兵都没有发现,史进感到疑惑,便与诸将商议,话没说完,就看见关上竖着一面彩绣白旗,庞万春就站在旗下。这是庞万春第一次正式在书中露面。
庞万春看见史进等人,就大笑着骂他们,说梁山众人是“掯勒”宋朝招安诰命的“草寇”,又声称要与花荣比箭。话未说完,先射了一箭下来,正中史进,将他攧下马去,其余五将一齐急忙把史进“救得上马”。
射杀五将
五将把史进救上马退回,又听见山上一声锣响,原来是庞万春事先在松林中布置好的弓箭手,一齐放箭,五将这时便顾不得史进,各自逃命去了,转过山嘴,正遇上对面两边山坡上的庞万春副将雷炯、计稷及他们的部下,两边的弩箭雨点般射下来,那五人加上史进全部被射死(史进应在中庞万春那一箭时已阵亡),而三千步卒只剩下百余人逃出。
失昱岭关
遭受如此挫败,卢俊义只能听从朱武建议,派时迁去探路。时迁在山中遇到一名老和尚,得到其指点,知道了通向庞万春寨后的小路。卢俊义因此可以带兵放火开路,林冲、呼延灼等借着时迁在关上放火、放炮惊吓对方的机会,抢占了关顶,雷炯、计稷都被活捉。庞万春自己则逃走。昱岭关因此失守。
射杀欧鹏
庞万春败退到歙州,直至行宫,向皇叔方垕报告情况,方垕听了大怒,尚书王寅建议让庞万春将功赎罪,方垕同意,便派五千兵跟庞万春出城迎敌。
卢俊义带兵来到歙州,庞万春与欧鹏对战,斗不过五合,庞万春败走。欧鹏纵马去追赶,被庞万春背射一箭,欧鹏绰箭在手,继续追赶,庞万春又射出第二枝箭,将欧鹏射下了马。城上尚书王寅、侍郎高玉见庞万春得胜,带兵赶杀出来,大败宋军。
人物结局
宋军后退三十里下寨。王寅、高玉与庞万春商议劫寨。到寨前高玉发现对方可能有计,庞万春却认为不必担心,于是两人带兵劫寨,果然中计,高玉阵亡,庞万春逃得性命,却被汤隆用钩镰枪拖倒马脚,从而被活捉。
庞万春最后被卢俊义部下众将割腹剜心,祭献欧鹏、史进等,首级被解赴张招讨军前去了。庞万春的一生就此完结。
水浒故事汇总推荐模板 4
李助,小说《水浒传》中王庆麾下头领。人称金剑先生,剑术高超,当世无双。
其原型为简本水浒中之“金剑先生李杰”,在百二十回本中,简本之田虎、王庆部分被重写,“金剑先生李杰”即演变成金剑先生李助。
李助的经历
李助对王庆道:“自从别后,回到荆南,遇异人,授以剑术,及看子平的妙诀,因此叫小子做金剑先生。近日在房州,闻此处热闹,特到此赶节做生理。段氏兄弟知小子有剑术,要小子教导他击刺,所以留小子在家。”
后来王庆淮西兴兵作反,李助作为军师出谋献策。第一百五回有云:“李助献计,因他是荆南人,扮做星相入城,密纠恶少奸棍,里应外合,袭破荆南城池。王庆封李助为军师都丞相。”
卢俊义、杨雄、石秀杀入中军,正撞着方翰,被卢俊义一枪戳死,杀散中军羽翼军兵,径来捉王庆,却遇了金剑先生李助。
那李助有剑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正在抵当不住,却得宋江中军兵到,右手下入云龙公孙胜,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李助那口剑,托地离了手,落在地上。卢俊义骤马赶上,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只一拽,活挟过马来,教军士缚了。
卢俊义抵挡不住李助的剑术,没办法之下逼得公孙胜用法术对付李助,足以说明李助有多强了。
李助从一名普通的江湖算命先生,短短几年就能够成为轻取天下第一高手卢俊义的高人,剑术不可谓不强。
水浒故事汇总推荐模板 5
宋江(1073~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
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李逵简介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百丈村人氏。
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得到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后因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
李逵是《水浒传》成书之前便已在文学作品中多次以主角身份出现的人物,但《水浒传》对其进行了很明显的加工塑造,使他成为一个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同时又鲁莽好战的性格鲜明的角色。
宋江和李逵的关系怎么样?
李逵第一次跟宋江见面,实际是去蹭饭的。说白了就是李逵想免费的去吃一顿好吃的,大家都知道李逵是一个十足的吃货。
当时宋江和戴宗一起在聊事情(戴宗当时算是他的上级),但李逵为了蹭口饭就在宋江和戴宗吃饭的楼下打架而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戴宗见了是他在胡闹就下楼臭骂他一顿,而李逵就借机上楼自罚三杯,饭就这样的吃成了。
俗话说得好,酒肉桌上出兄弟,宋江与李逵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自打宋江李逵一见面,这二人就几乎成了形影不离的亲兄弟一样。宋江就是大哥,李逵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弟角色。但李逵这个小弟也是极有性格的一个人,并不是什么事都听宋江的。
大家还记得水浒传里面有这样一段吗?当时的李逵听说宋江强抢了人家的民女(当然这是误会啦),而李逵二话不说马上抡起自己的那二个大斧子要跟宋江去拼命。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逵并不是一个对宋江言听计从的人,他还是极有自己的那一股强盗性格。
就这样的一个强盗人物,但精明的宋江为什么跟他走的最近呢?是因为李逵贪吃贪财好收买吗?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宋江深知李逵是个欺软怕硬好管理的莽汉。
李逵是个暴脾气的家伙,宋江知道对付他那一定是能不招惹还是别招惹。但宋江也知道他还是个欺软怕硬的角色,在水浒传中李逵其实没少挨打,而挨打的原因就是宋江手下那一帮武功高强兄弟。所以李逵深知这一点,而变成宋江身边忠实的马仔那也是自然的事情。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逵这大傻子不好色呀,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比如矮脚虎王英,别看他长得丑,但这小子是个十足的好色鬼。而李逵则不然,他是对女人全无性趣,也正是这一点宋江对这个兄弟自然是相当的放心。
宋江知道他人是聪明不到哪里去,但少了女人这个问题,李逵身上还有什么是宋江解决不了得呢?所以李逵也就成了宋江身边最亲近的一个兄弟。
宋江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毒死李逵?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书中的108位梁山好汉,武艺高强,肝胆相照,豪气冲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过后来在老大哥宋江的带领下,梁山大军走上了招安之路,看上去辉煌显赫,实则为悲途末路。
平定方腊之战中,梁山大军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上战场的103位好汉,有59人战死沙场,英勇牺牲,占了总数的一半多,还有10人因病而死,最终仅剩34人,当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让人痛心。
班师回朝途中,李俊等人因为领悟“将军本是太平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之意而称病离去,最后回到京师参加皇帝设下的庆功宴的,只有27人。
不知道席上喝酒时,没了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作陪,宋江心里头是什么感受?站在死去的众弟兄的身上,宋江一跃成为大宋的第一功臣。在他看来,他有着绝对的忠义之心和清白之心,不管是国之君主还是万千百姓,都应该看得清楚明白。
但朝堂上的蔡京、童贯等人怎么会容得下让自己颜面尽失的梁山草寇呢?若与草寇平起平坐,岂不是拉低身价?所以他们让让宋江领兵打方腊,实际上不过是借刀杀人的伎俩。
果不其然,童贯等人先是设计害死卢俊义,然后假借赐御酒的名义毒杀宋江,宋江察觉后毒素蔓延至五脏六腑,已经无可救药了。
但弥留之际,宋江还是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唤来李逵,赐毒酒给他喝下,为的就是保全自己跟梁山泊的忠义之名。
就这样,宋江拉着李逵一起共赴黄泉,缘由还十分冠冕堂皇,但不免看起来有些虚假,那宋江毒死李逵的真正缘由是什么呢?
其实从他们两人之前的一段对话中就可以看出。
宋江:“贤弟有所不知,我听说朝廷派人拿了药酒来赏赐给我喝,如果要是死了,该怎么办好呢?”
李逵大叫一声:“哥哥,不如咱们反了罢!”
宋江:“现在我们连人带马都没有了,兄弟又分散在四处,如何反得成啊?”
李逵:“我在镇江有三千兵马,哥哥这里有楚州军马,集合到一处,然后再招一些,一同杀出去,在梁山上快活比在这奸臣手下受气好多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宋江是已经起了造反之心的,只是有些犹豫不决,而他在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后,担心知道自己心思的李逵会直接起兵造反,甚至于打着自己的名义造反,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忠义之名能够名留青史,所以宋江最终决定让李逵也喝下毒酒。
水浒故事汇总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