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500字集锦合集
相关文章
史,可以组一个词:历史;记,也可以组一个词:记载、记录,连起来就是历史的记载,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录历史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历史的小故事。《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史记中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史记》故事500字集锦合集 1
【赵奢秉公执法】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税务长官。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帐,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迥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了,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赵国也由一个不太富足的国家,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史记》故事500字集锦合集 2
千里奔袭
穆公三十年,秦国协助晋国围困郑国。郑国派使者向穆公阐明了秦晋两国灭亡郑国的利害关系,语重心长地说:“灭亡郑国只会使晋国的实力增强,这对秦国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晋国的强大会使秦国产生更大的忧患。”秦穆公听了之后感到很有道理,于是罢兵回国了,晋国也随即撤兵。
后来,郑国的内奸向秦国献计说:“我把守着郑国城门,秦国可以派兵来袭击郑国。到时候,我们双方里应外合,此事必成。”对于此事,穆公询问蹇叔和百里奚的意见。而他们却都回答说:“我军途径好几个国家、行程千里去袭击他国,很难取得成功。既然有人出卖郑国,谁又能知道我国会不会也有内奸将军队动向告诉给郑国呢?所以,此次奔袭不能进行。这一次,一向英明、仁义的穆公却没有听从贤臣的建议。他任命白乙丙、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和蹇叔之子西乞术为将军,率军袭击郑国。军队出征那天,蹇叔和百里奚前来送行,却痛哭不止。穆公听说此事,不高兴地问他们说:“军队出发作战,你们却在此痛哭,这是什么意思啊?”二位老人回答说:“臣下不敢打击军队的士气,只是我们的儿子从军出征,而臣下已经年老,恐怕他们回来晚了就无法相见了,因此在这里哭泣啊。”二位老人退下后,私下里对他们的儿子说:“秦军如果失败,一定是在崤山这个险要之地。”
秦军一路东行,先是越过晋国领土,接着经过周王室都城洛邑的北门。王室成员王孙满见状,感慨地说:“秦军行动不合礼法,肯定会失败的!”当秦军行进到滑这个地方时,正巧碰见了郑国商人弦高。弦高当时驱赶着一群牛,准备到周地去做买卖。他遇见了秦军,看出他们要去攻打自己的国家,担心自己被捉去杀掉,便随机应变,把自己的牛献给了秦军,并且对他们说:“听说贵国打算征伐我国,因此我国国君正在认真谨慎地准备抵抗贵军,并且派在下用这些牛来犒劳各位。”听了弦高这番话,秦国的三位将军互相合计道:“我军准备奇袭郑国,不料郑国已经知晓我军动向,等到我军赶到郑国,最佳的进攻时机早已经错过了。”于是,秦军灭掉了晋国的边疆城邑滑城(在今河南省市东南),就班师回国了。
崤山之败当秦军攻灭滑城而班师回国时,晋文公已经死了而且还在进行葬礼。太子襄公得知滑城被攻陷的消息后,非常愤怒地说:“秦国这是欺辱我丧父,竟然趁着我国国丧之时攻取了滑城!”于是他孝服加身,组织军队在崤山伏击秦军。结果秦军中了埋伏,被打得大败,全军覆没。晋军俘虏了秦军的三位将军,得胜回师了。
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她为了解救三位秦国将军而对太子襄公说:“秦穆公对这三个败军之将肯定是恨之入骨了,所以我希望您不如把这三个人放回去,让秦穆公亲自惩办他们,以解他的心头之很。”襄公答应了她的请求,放回了秦国的三位将军。三位将军还未到秦都城,秦穆公早已身着素服在郊外迎接他们。他对着三位将军哭泣说:“我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奚、蹇叔的建议而使我军遭受倾没,也令三位将军饱受屈辱。此次失利,你们三位有什么罪呢?希望三位从今以后用心整训军队,准备一雪前耻,不要懈怠。”穆公恢复了三人以前的官职、俸禄,对他们更加地厚待。
由余访秦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后来逃亡到了西部的戎地,他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晋国方言。由余才智过人,被戎王任用。戎王听说秦穆公有贤德之名,便让由余出使秦国去观察情况。
秦穆公很殷勤地接待了由余,向他展示了秦国华丽的宫殿和丰富的积聚。由余看后,对穆公说:“这些事物如果让鬼神去做,则过于劳神;如果用人力来达到,未免也太劳民伤财了。”穆公对他的见解感到十分奇怪,便问道:“中原各国用诗书、礼乐、法度作为治国的原则,即使这样,有时还会出现变乱。如今你们这些蛮夷之国没有中原国家的这些治国之术,那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呢?其难度不是更大吗?”由余笑着回答说:“您所说的这些治国之术正是使中原国家发生变乱的原因。这些礼法制度始于上古的圣人黄帝,他以身作则,率先奉行,但是国家也仅仅能够达到小治。而后世君王日甚一日地骄淫,他们依靠着严刑酷法来监督、责求臣民。臣民贫苦达到极点之后就会怨恨君王的仁义不行,因此臣民和君王肯定会上下相争,这又必然会使积怨加深,最终导致上下相残、互相屠杀这样的悲惨结局。夷狄则不会这样。君王对其臣民心怀恩德,臣民对统治者忠心不二。上下齐心治国就如同养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他们不知道治理国家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圣人治国之术。”穆公听后,十分惊讶,对这位来自夷狄国家的使臣十分佩服和欣赏。
《史记》故事500字集锦合集 3
【纣王暴虐】
黄河的下游有一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在尧舜时期和大禹一起治过水,很有功劳。后来,因其畜牧业发展得很快,武力也渐渐强盛起来,到了夏朝的末年,商部落的首领汤率领部众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辛,是历出了名的暴君,人们称他为“商纣王”。
商纣王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头脑灵活,善于雄辩,只是后来他把自己的口才多用于拒绝大臣们的进谏上了。他身材高大,很有勇力,早年曾亲自带兵和东夷打仗,可谓身经百战。他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经过多年的奋战,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了淮水和长江一带。
由于长期的战争,国力消耗很大,这无疑加重了商朝百姓的负担。可是,商纣王为了自己享乐,根本不管民众的死活,他大量搜刮民财,没完没了地修建宫殿,扩大猎场,百姓的苦难越来越深重。
商纣王在他的别都朝歌造了一个“鹿台”,把金银珠宝放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贮藏在里边。他每天沉迷于玩乐,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有一次,为了讨宠妃妲己高兴,商纣王想出了一个穷奢极欲的主意,他叫人把熟肉挂在树枝上,在水池中灌满好酒,然后,歌之舞之,借以助兴。
他和妲己还有王公贵族赤身裸体,尽情取乐。渴了喝水池中的酒,饿了吃树枝上的肉,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商纣王的荒淫无度引起了百姓的怨恨和大臣们的不满,许多人建议他勤政爱民,以天下为重。可是,商纣王不但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他们。谁反对他,他就把谁剁成肉酱,这叫醢刑;要么就制成肉干,这叫脯刑;最残忍的还有“炮烙”,就是让人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最后掉进火坑烧死。
九侯、鄂侯、西伯昌是三个诸侯小国的首领,号称“三公”,曾经帮助商纣王掌握军政大权。可是,残暴的商纣王对他们也是横加迫害。
九侯的女儿是商纣王的妃子,因为她私下里议论了几句商纣王和妲己,就被商纣王给杀了。商纣王担心九侯怨恨自己,就把他骗进宫中,施以醢刑,把他剁成了肉酱。鄂侯知道此事后,进宫劝阻商纣王,不料想,商纣王根本不想听他说话,干脆对他施行了脯刑,制成了肉干。
西伯昌对两位老友的遭遇深感同情,他因为内心悲伤,所以连连叹息。商纣王知道后,立即把他捉了起来,关在里。西伯昌的部下为其疏通,赶快搜罗许多美女骏马、奇珍异宝献给纣王,又送了大量的礼物给纣王亲信的大臣。
纣王见了诸多的宝物,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跺脚,他说:“随便拿出一样就够赎他了。”
于是西伯昌得到了释放。
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是一个忠臣,他劝纣王:“您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必须改一改了。”
商纣王大怒,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你难道是圣人吗?我要看看你的心是几个孔!”说完,命令左右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
大臣箕子也是一个忠臣,曾多次劝谏商纣王。现在他看到了比干的惨状,惊恐不已,为了避祸,他开始装疯,想方设法去给别人当奴隶。可是,纣王并没有放过他,还是把他抓起来,关进大牢。
由于纣王的暴虐,商朝的百姓开始逃亡,就连大臣们也纷纷抱着他们的祭酒器具和乐器,逃向远方。
西伯昌就是其中的一个。
西伯昌离开商纣王,在一个偏远的名叫“周”的诸侯小国住了下来。他勤于政务,发展生产,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同时,也有许多的诸侯国脱离了商朝的统治,归顺到他这里来,“周”的力量一天天强大起来。
西伯昌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一心要讨伐商朝,可是他还没有完成灭商的大业,就病死了。
周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姜太公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寺做他的助手,积极扩充兵力,准备伐纣。
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孟津县,举行了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到盟津会师,要求随同武王一起攻打商朝。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武王认为时机终于成熟,便又会师于盟津,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商纣王的种.种罪行,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商纣王听到消息,立刻拼凑了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指挥,到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迎战武王的军队。当时,武王只有五万人马,而纣王的人马却有七十万。纣王想:难道我七十万人还怕你五万人吗?
谁知,纣王的七十万军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其中还有大量的奴隶,他们平时就恨透了纣王,哪里肯为他卖命打仗呢?牧野一战,周武王的军队一冲上来,纣王的人马就掉转矛头,一起冲向纣王。
纣王兵败后匆匆逃回“鹿台”,当夜就放了一把火,自己跳进火堆自杀了。
商朝既灭,各诸侯小国一致推举周武王为天子。中国历又一个奴隶制国家周朝开始了。周朝定都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世称“西周”。
《史记》故事500字集锦合集 4
秦穆公的仁义(下)
穆公十四年,秦国发生了饥荒,穆公于是派使者到晋国去借粮。晋君夷吾与大臣们商量此事。大臣虢射说:“我国如果借此机会发兵攻打秦国,将会取得很大成功。”夷吾利令智昏,听从了虢射的意见。第二年,晋国发兵攻打秦国。秦国知道后,穆公也发动军队,委任丕豹为将军,并亲自率军前往前线迎击晋军。九月壬戌日,秦军与晋军在韩原进行了一场大会战。晋君急攻心切,脱离了主力部队,但是,在回归途中,晋君的马车陷入泥中,动弹不得。秦穆公发现战机,率领麾下军士急追晋君,不仅没能将其俘获,反而被晋军包围了,穆公也受了伤。在此危急关头,曾经受过穆公恩惠的三百个岐下人冒死围,解救了穆公,而且将晋君也活捉了。
当初,穆公丢失了良马,居住在岐下的三百名野人将其捕获并吃掉了。秦国的官吏捕得了这些野人并要依法惩治他们。穆公知道此事以后,宽容地说:“君子是不会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他的人民。我听说吃了良马的肉而不饮酒对人体有害。”结果,穆公赏赐这些野人酒喝,并且赦免了他们的罪过。后来,这些人听说秦军反击晋军,都要求从军。在此次战斗中,他们看见穆公处境艰难,就都不避刀枪,争先死战,来报答往日穆公的恩德。
穆公俘获了晋君夷吾,下令国中说:“大家都斋戒独宿,这两天我将要用晋君祭祀上帝。”因为晋君与周天子有亲缘关系,所以周天子得知此事以后,为晋君求情。而夷吾的姐姐是穆公的夫人,她听说此事以后,便穿着丧服、赤裸双脚为弟弟求情。穆公叹息说:“唉!我自认为活捉了晋君是大功一件。可如今却是周天子为其求情,夫人为此而愁苦。”于是,穆公与晋君订立了盟约,答应将他放还,并把他安排到上等的馆舍去修养,还馈赠给他牛、羊、猪各七头作为食品。十一月,穆公释放夷吾归国。夷吾回到晋国以后,把河西的土地献给了秦国,并且让太子到秦国去做质子。秦国则把宗室的女子嫁给晋国太子为妻。此后,秦国的境域向东发展到了黄河一带。
《史记》故事500字集锦合集 5
张汤:小时候给老鼠判刑,长大就成了酷吏
张汤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出门回来,发现老鼠偷吃了肉,就迁怒于张汤,把他打了一顿。于是张汤挖开老鼠的巢穴,活捉了老鼠,把老鼠当作犯人一样严加审讯拷打,并记录下审讯过程,最后把老鼠和老鼠吃剩的肉都当堂呈供,作为证据,宣判老鼠应当受磔刑,然后亲自把老鼠分尸。
张汤的父亲看到这份审讯记录,大吃一惊,因为这份判决书简直就像一个资深法官的作品,于是让张汤学习断案的文书。父亲死后,张汤当上了长安的官员。
张汤工于心计。他的好朋友赵禹担任少府,廉洁傲慢,公卿去拜访他,他却从来不回访,甚至和知心朋友都断绝了来往,一心一意秉公办理公事。张汤觉得他的做法不可取,于是广泛结交官员,哪怕自己讨厌的人也装作亲热的样子。
张汤后来做到了九卿的大官,他善于揣摩汉武帝的喜好,每次有疑难案件,都先向汉武帝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汉武帝认为对的,张汤就记下来,作为以后判决的法规。如果办案没有顺着汉武帝的意思,受到谴责之后,张汤就把别的同事抬出来,说:“哎呀!他们早就向我提过跟皇上您一模一样的意见,我这人太笨了,竟然没有采纳。”既恭维了汉武帝又推卸了责任,汉武帝也就既往不咎了。他还善于笼络人心,汉武帝对他办的事很满意的时候,张汤就说是谁谁谁出的主意。凡是他办的案子,揣摩是汉武帝想要治罪的,就交给执法严酷的官吏去办;揣摩是汉武帝想宽大的,就交给执法公正的官吏去办。所以张汤办的每件案子都很符合汉武帝的口味。
当然,该邀功的时候,该表示铁面无私的时候,张汤也会表演得像一个坚持原则的法官。他办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的案件时,汉武帝本想宽恕同案犯严助和伍被,张汤却说:“伍被是策划者,严助是出入禁宫受您宠信的人,他们俩竟然和诸侯私交同谋,如果不杀了他们,后果不堪设想。”这一番替汉武帝设想的大道理,让汉武帝没了办法,只好杀了二人。
当时汉朝和匈奴连年征战,这一年匈奴提议和亲,博士狄山上奏说和亲有利。汉武帝就问他为什么有利。狄山回答:“刀兵乃凶器,不能轻举妄动。汉高祖刘邦伐匈奴,结果被困在了平城,答应和亲后才被放回来。孝惠和高后时期,没有和匈奴打仗,结果天下太平。到了孝文帝时期,想征伐匈奴,结果天下不得安宁。孝景帝遇到了七国之乱,打来打去,民不聊生,平定七国之乱后,孝景帝终生不再提打仗之事,因此天下富足。现在皇上您如果攻打匈奴,一定会导致国库空虚,百姓贫困,所以还是和亲的好。”张汤一听,当场就反驳说:“这是腐儒之见。”狄山面子下不来了,干脆和张汤听上了:“你说我是愚忠,我看你是诈忠。你处理淮南王和江都王案子的时候,深文周纳,诬陷诸侯,离间皇上和诸侯骨肉之亲,诸侯的大臣们也寝食不安,这不是诈忠是什么!”这句话一下戳到了汉武帝的痛处,他马上变了脸色,问狄山:“你丫牛逼哄哄的,我让你去管一个郡,你能挡住匈奴吗?”狄山回答:“不能。”汉武帝又问:“那一个县呢?”狄山仍然回答说不能。汉武帝又问:“那一座要塞呢?”狄山心想,如果再说不能,皇上肯定会把我治罪,于是只好说能。这一下不打紧,汉武帝真的派狄山去守要塞了,一个多月以后,手无缚鸡之力的狄山就被匈奴砍去了脑袋。于是群臣大惊,再也不敢和张汤公开辩论了。
张汤做了七年御史大夫,后来失势了。这时,被他整治过的人开始对他实施报复。
河东人李文曾经同张汤有矛盾,做了御史中丞后,开始整张汤的黑材料。张汤有个手下叫鲁谒居,为了讨好张汤,就向汉武帝造谣告发李文。这件事正好落到张汤手中,张汤就把李文给杀了。汉武帝问他:“那个匿名告发李文的人是谁啊?”张汤故作惊讶:“啊?可能是李文的老朋友干的吧。”事后鲁谒居生病,张汤亲自去探望,居然替鲁谒居按摩双脚,以报答鲁谒居。这件隐私被赵王侦知,上书说:“张汤是朝中大臣,鲁谒居是他的手下,张汤竟然替他按摩双脚,他肯定指使鲁谒居干了什么大坏事。”
这件事交给了廷尉处理。鲁谒居一病呜呼,他弟弟也被牵连了进来,下狱。恰好张汤去审理别的囚犯,看到鲁谒居的弟弟,就想私下里开脱他,当面却装作不认识。没想到鲁谒居的弟弟会错了意,还以为张汤故意不理他呢,一怒之下就告发张汤和鲁谒居是共谋。正好丞相庄青翟和他手下的三个长史都忌恨张汤,于是联手陷害张汤。汉武帝终于认清了张汤的真面目,派了八批使者,像张汤小时候审讯老鼠一样审讯张汤。张汤不服,汉武帝于是派张汤的好朋友、铁面无私的赵禹审讯。赵禹责备张汤以前办案子的时候杀了多少人,现在你的案子有根有据,皇上很难处理,就想让你自己自杀算了,你还想多方对质干吗呀?
张汤一听原来是汉武帝的意思,没办法,只好自杀了。
张汤死后,抄家时发现,他的家产只有五百金,而且全是皇上赏赐给他的,没有别的任何产业。亲戚们想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说:“张汤是被诬告而死,干吗要厚葬?”于是葬得非常寒酸。汉武帝听说后,感慨说:“没有这样的母亲,哪能生出这样的儿子呢。”于是下令穷究此案,杀了那三位长史,丞相庄青翟也像张汤一样自杀了。张汤即使死了也报了仇。
【个性点评】
张汤是一个典型的清官,可是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厌之人厌之的酷吏。看来,一个人缘很好,能为手下人谋福利的贪官更受官场的欢迎。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之一吧。
《史记》故事500字集锦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