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大全整理
相关文章
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特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历史故事高一,欢迎查阅。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大全整理 1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是顺应时势而生的,时势造英雄,齐桓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时间追溯到公元前716年,齐桓公诞生的时候。作为家里庶出的幼子,齐桓公在王位继承上是没有任何优势的,而他的身份和地位也是没为他赢得足够多的尊敬。但后来,他却成为了一国之君,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成功可以说令大多数人都惊叹,他是天子骄子,是春秋时期的一匹黑马。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他被称为姜小白又被称为吕小白,或是公子小白,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也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齐桓公的母亲为卫国人。单单从公子小白的出生背景来说,小白是王位继承者中最弱的一个,因为他是家族的幼子,根据周朝的嫡长子制度,小白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王位的。那么他为何又能够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并且最后成功问鼎中原?
时势造英雄,齐襄公的去世,给小白一个极大的机会。因为这是齐桓公小白第一次这么正式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在齐襄公还在位时,刻薄寡恩,生活奢侈腐败,恐怕是他的臣民对他最深的印象。齐襄公生活在安逸的日子里,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来临,就在他的一次偶然的外出打猎,被人突然袭击了,这一个袭击对于齐襄公来说是致命的,受伤很严重,很快就不治身亡,齐襄公一死,齐国很快就内乱。此时的齐桓公,他的老师是鲍叔牙,鲍叔牙早就看出了齐襄公去世之后的情况,他跟齐桓公讲齐国应该不久就会发生大的动乱,公子小白应该尽早奔赴国外逃亡,公子小白一向都很听鲍叔牙的话,这次也由鲍叔牙带着自己逃奔到了莒国,莒国是嬴姓诸侯,位于齐国东南、鲁国以东,也是东方一个大邦。
而齐桓公的另一位兄弟公子纠,也在管仲的带领下逃到了鲁国。两兄弟在这两个国家一直没有消息和动静,齐国的政坛此时正被攥在公孙无知的手里,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对公子纠的掌权并不以为然,他们依旧没有行动只是默默关注着齐国的新动向。他们都很清楚一点:公孙无知不会在国君的位子上坐得太久。作为幼子,公子小白当然没有能力挑战二哥公子纠的继承权,但是这一次他决定试试。
齐桓公敢和兄长争夺王位,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在他背后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这些暗中支持公子小白的人,绝非泛泛之辈。公子小白在年幼时期就喜好结交贤才,高氏、国氏都是周天子亲封的卿大夫,“高敬仲,国之世臣,素有才望,为人情服”,高氏、国氏是牢不可破的同盟,因而囯氏家族也成为公子小白的支持者,小小年纪的齐桓公就知道要笼络德才兼备的人,作为自己强大的政治后盾。公孙无知没有自己稳固的党羽,也不怎么受到国家上下的欢迎,他所主导的政坛被也是迟早的事情。
在公孙无知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迅速地赶回齐国,两个公子的信使都在争取最后的入场券,上演了一场春秋时期的“速度与激情”,正当两位公子马不停蹄赶往王位的路上,公子纠的老师管仲心里生发出了一个主意。他想公子小白是个祸患不能留下来,与其与时间赛跑,还不如将他杀了,永绝后患。于是,在中途他和公子纠埋伏在半道,管仲见到公子小白的车一出现,便举起弓箭径直射向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应声倒在车里,惊魂未定的鲍叔牙慌忙将公子小白扶起,见到小白并无大碍,这一箭在他的腰带上,鲍叔牙将计就计,伪装成小白已死的假象。公子纠便信以为真,以为高枕无忧还放慢了前行的速度,甚至还在途中大摆庆功宴。没想到,来到齐国后,小白早已经登上了王位。
齐桓公小白,在经历内乱回国之后,不仅没有受到阻力,反而迅速就登基即位,进行齐国的拨乱反正,从而开启了齐国的新篇章。而在即位后不仅没有计较管仲“一箭之仇”,反而对他予以信任和重用,之后管仲尽全力辅助齐桓公整顿军队,发展生产,促进外交,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知人善任、胸有大志、励精图治这是公子小白能够最终登上王位的原因,也是他最后成为霸主的原因。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大全整理 2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
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的奇迹。
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四千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能有这样的构造,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它的地势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塔的附近建有一个雕着哈夫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所谓“狮身人面像”,西方人称它为“司芬克斯”。雕像高20米,长57米,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成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
第四王朝以后,其他法老虽然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盗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从金字塔里拖出来,所以埃及的法老们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开凿秘密陵墓了。
如果说关于金字塔大胆而奇妙的设计的传说还能为现代人所接受,那么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建造过程就难以令人想象了。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的有100多吨重。这些巨石是从尼罗河东岸开采出来,即无吊车装卸,也无轮车运送。
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不过我们现在知道,石头多半是本地开采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那时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术。从采石场运往金字塔工地也极为困难。古代埃及人是将石头装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为此需要宽阔而平坦的道路。修建运输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时间。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
对于希罗多德的说法,后人提出了许多的疑问。但是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没有人能做出完满答案的难题。人们怎能不佩服埃及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智慧!
本世纪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在几千年前,人类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这样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他们经过计算还发现,通过开罗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经线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它们的陆地面积是相等的。这种“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选择金字塔建造地点的用意。
然而,一位叫戴维杜维斯法国化学家,提出了一个关于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见解,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浇筑的。他从一位考古学家那里,得到5块从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对它们逐个加以化验。出乎意料的是,化验结果证明,这些石块由贝壳石灰石组成。尽管考古证明,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制作技术,但这些贝壳石灰石浇筑得如此坚如磐石,以至很难将它们与花岗岩区别开来,实在使人难以相信。
戴维杜维斯由此推测,当时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即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这样,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能浇筑出一块一块的巨石,将塔一层一层加高,这种做法既“省力”又省工,据他估计,当时在工地上劳动的人仅有1500人,而不是象希罗多德所说的那样每批都有10万人。
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位法国科学家还在石块中发现了一缕一英寸长的人头发。这缕头发可能就是他们辛勤劳动和灿烂智慧的见证。但上述这些说法都还是一些推测。
但无论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因为它需要解决的难题肯定是很多的。但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金字塔修起来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所以,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有的人不相信依靠简单的协作也可以创造出奇迹,不相信地球上的人类自身会创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奇迹,把它说成是天外来客的创造。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无助于人们探索自己的历史,认识自己的能力。
揭开金字塔修建的迷底,还有待于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少年朋友们,你们有兴趣吗?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大全整理 3
宋太祖稳定了内部,雄心勃勃,准备出兵统一全国。当时,五代时期的“十国”,留下来的北方有北汉,南方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要统一全国,该先从哪里下手呢?先打北汉,还是先打南方呢?宋太祖想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一天夜里,风雪交加。赵普正在家里烤火取暖,忽然听得门外一阵敲门声。赵普心里奇怪,这么寒冷的夜里,还有谁会来找他?他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人披着斗篷,在雪地里站着。赵普定睛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来的竟是宋太祖。
赵普连忙把宋太祖请进屋里,拨红了炭火,在炭火上炖上肉,叫他老妻拿出酒来招待。
赵普问:“雪下得这么大,陛下为什么还要出来?”
宋太祖说:“我想起一件事,反正睡不着,就来找你商量一下”
赵普想了一会,说:“如果我们先打下北汉,就会受到辽朝的威胁。还不如先削平南方,回过头来再打北汉。小小北汉,不过像弹丸一样大,晚一点收拾也跑不了。”
宋太祖笑着说:“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宋太祖和赵普决定了先南后北的计划以后,约摸花了十年时间,先后出兵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这样,南方的割据政权只留下南唐和吴越两国。
南唐是“十国”中的一个割据政权,那里土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经济繁荣,国力富裕。但是,南唐的国主都是政治上十分昏庸无能的人,后来弄得国力渐渐衰弱下来。
最后的一个国主李煜(音yù),历称南唐后主,是一个的词人,对诗词、音乐、书画,十分精通,可就是不懂得处理国事。北宋建国后,李煜每年向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宝,想维持他的地位。后来,他看到宋太祖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小国,才着慌起来,赶快派使者给宋太祖送去一封信,表示愿意取消南唐国号,自己改称“江南国主”。但是这一点小小让步,怎么能改变宋太祖统一中国的决心呢。
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派大将曹彬、潘美带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攻打南唐。曹彬从荆南带领水军沿江东下,很快就占领了池州(今安徽贵池),进驻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潘美带领的步兵到了江北,被辽阔的江面挡住了进军的道路。
有人向宋军献计,如果用竹筏和大船搭成浮桥,步兵就可以全部顺利过江。潘美听了这个计策,马上赶造浮桥。这个消息传到南唐的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南唐君臣正在喝酒。李后主问周围大臣该怎么办?大臣说:“自古以来,没听说搭浮桥过江的,一定办不成!”
后主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早说他们是小孩子闹着玩罢了。”
过了三天,宋军搭好浮桥,潘美的步兵像在陆地上行军一样,跨过长江。南唐的守将败的败,投降的投降。十万宋军很快就打到金陵城边。
那时候,李后主还正在宫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诵经讲道,宋军到了城外,他还蒙在鼓里呢。有一天,他到城头上巡视,发现城外到处飘扬着宋军旗帜,这才大吃一惊,回宫以后,派大臣徐铉(音xuàn)到东京去求和。
徐铉见了宋太祖说:“李煜待陛下,就像儿子待父亲一样孝顺,为什么还要讨伐他?”
宋太祖反问说:“那么你倒说说,父亲和儿子能分成两家吗?”
徐铉没话说,回到金陵向李后主回报。过了一个月,末军围城越来越紧,李后主又派徐铉到东京去。
徐铉苦苦恳求宋太祖不要进攻金陵,宋太祖听得不耐烦,一手按住利剑,怒气冲冲地说:“你不要多说了。李煜并没有什么罪。但是现在天下一家,我的床边,怎么能让别人睡着打呼噜呢!”
徐铉眼看再恳求也没用,只好再回到金陵。李后主听了回报,知道求和没有希望,连忙调动驻守上江的十五万大军来救。兵到皖口,受到宋军两路夹攻。南唐军放火烧宋军。哪知正碰到起北风,火反烧了自己。南唐军全军覆没。
曹彬派人进城告诉李后主,劝他趁早投降,免得城里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毁灭。后主还想拖下去,曹彬就下令攻城。
第二天,城被攻破了。曹彬率领宋军整队进城,秩序井然。李后主叫人在宫里堆了柴草,准备放火自杀,但是毕竟没有这个勇气。最后还是带着大臣出宫门,向曹彬投降。
李后主被押到东京,宋太祖对他还比较优待。但是李后主从一个尽情享乐的国君变成一个亡国的俘虏,心里十分辛酸,每天流着眼泪过日子。他本来是写词的能手,在这段时期里,写了一些感情忧伤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他这段时期词作中的名句。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大全整理 4
朱元璋创办锦衣卫最初的目的还会用来震慑百官,但是对于能入选锦衣卫的要求又非常严格,所以刚开始能加入到锦衣卫的人选并不多。那锦衣卫的权利划分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说让锦衣卫掌控了权利,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所以朱元璋也是在这中间想了很多办法能够两边制衡。所以锦衣卫的等级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省定。
锦衣卫是明朝皇帝的一股神秘力量,他们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属于皇帝直接领导,不属于任何部门管辖。但是在一些影视剧中,呈现给我们的大多都是锦衣卫高超的办案能力,所以一个锦衣卫小旗真的能够靠自己高超的办案能力升到锦衣卫都指挥使一职吗?
答案是很难。在洪武初期,锦衣卫作为朱元璋的近卫军,均都是武职出身,也就是说,想要做锦衣卫,那必须是要有军功,而且家中没有犯罪记录,所以那个时候的锦衣卫也不过数千人,但是个个都是精英,不仅办案能力高超,而且间谍活动无孔不入,作为朱元璋的耳目监视朝中大臣,所以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小旗依靠自己的能力完全有可能升到锦衣卫都指挥使一职。
朱元璋为了防止锦衣卫制度受到破坏,立下祖训:武职非军功不得世袭。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锦衣卫就变味了,完全变成了一群酒囊饭袋之徒混日子的地方,一些高官开始让自己的后代进入锦衣卫享受荣华富贵,所以锦衣卫中的千户,百户大部分都是这些高官的后代或者其亲戚。到了嘉靖年间,锦衣卫的数量达到了十五万之多,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拿着明朝的俸禄混日子而已。
到了万历年间,锦衣卫卫所制度已经完全崩溃了,各种人员悉数充进这个制度中,使本来就已经雪上加霜的明朝更是苦不堪言,这个时候,虽然有些人会因为工作不用心被罚去俸禄,但是却无法革去官职,因为这些人都是有背景的,所以根本不可能革去官职。后期明朝锦衣卫已经成为了的一个累赘,但是甩又甩不掉。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大全整理 5
相传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个帅的人神共愤的美男子,这一当时的男神便是公孙子都。公孙子都武艺高超,相貌出众,是众多郑国女子的梦中情人,而这一位帅的人神共愤的美男子到底帅到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公孙子都简介。公孙子原名公孙阏(è),本姓姬,字子都,是郑国贵族。因其长相俊美,被称为春秋第一美男子。而且他不仅长相俊美,武艺还十分高强,因此深得郑庄公的宠幸。公孙阏的后代以他的字为姓氏,全部都以都为姓。这些都姓人士渐渐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大家族,当时全部都居住在如今的河南等地。传说这个都姓的家族还常常出长相俊美的男子,于是许多网友笑称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当中的男主角都敏俊祖籍定也是我们中国的河南。
《诗经》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一位姑娘与一位美男约好,在一个地方见面。但是姑娘等了很久,美男没有出现,到是来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瓜。很明显,在这首诗中,“子都”被当成了帅哥的代名词。
当时在郑国,有数不清的少女们都把公孙子都当做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都以都能见到名满全国的公孙子都为荣。有的人为了见到他,不惜苦苦地等待几个小时。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公孙子都到底是有多么的俊美了。关于春秋第一美男公孙子都怎么死的,现有两种说法,都和一个叫颍考叔的人有关。
当年郑庄公先是打败了宋国,后来又吞并了戴国,整个军队的士气高涨。于是郑庄公决定,乘热打铁,接下来攻打许国。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先锋是很重要的。郑国人才济济,选谁作为先锋这件事情可就有些难办了。于是郑庄公就去了问了祭足,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祭足听了郑庄公的烦恼之后,给出了自己回答,让郑庄公举办一场比赛,让那些候选人都去试试,最后成功的那个人就被选为先锋。比赛当日,郑庄公推出了一辆全新的战车,在这辆战车上插上一面旗子,谁拿到旗子,这辆超级豪华的战车就归谁,当然也是此次攻打许国的先锋。颖考叔在公孙子都之前拿到了旗子,公孙子都想要抢,但是没有成功。于是这辆车就归于颖考叔,先锋大印也是颖考叔的了。郑国灭了许国,颍考叔和公孙子都作为大将军当然是功不可没,郑庄公也是非常的开心,可是颍考叔却死在了战场上,经过调查颍考叔并不是因战牺牲,因为取他性命的那支箭,是郑国的箭。
颍考叔并没有仇人,那么会是谁杀了他呢?矛头很快就指向了我们的美男子公孙子都,只有他有这个机会和能力射杀颍考叔,郑庄公十分的生气,下令一定要杀了公孙子都,遭到了祭足的阻止。后来在颍考叔的葬礼上,郑庄公表示将车霸的车辕随葬,那么那辆战车呢?在春秋时期,一辆战车是何等的珍贵,怎么能轻易随葬。每个人都想得到那辆战车,但只有两个人最有资格,一个就是颍考叔的副手公孙子都,还有一个是攻占许国的头号功臣瑕叔盈。公孙子都信心满满的以为郑庄公必定会将车转赠给自己,却不想郑庄公大笔一挥将战车移交给了瑕叔盈。公孙子都特别不服,大喊了起来,问郑庄公为什么不把车给自己,没想到郑庄公狠狠的将一支箭扔在公孙子都面前,没错正是公孙子都射杀颍考叔的那一支。然后公孙子都就自杀了,并不是因为他的阴谋被揭发,而是得不到战车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
原来攻打许国时,交战双方一直陷入焦灼的状态。战争进行到第四天的时候,颖考叔身先士卒,亲自率军前去攻城。颖考叔武艺本身就不错,又有着将士们在外围开路,他就这样登上了城头。当时,公孙子都是在城下,由于他箭术不错,一直都在射杀许国的那些将士。现在他的手上又装上了一支箭,方向也是指向敌军。就在这时,他忽然看见了立于城头的颖考叔,想到颖考叔抢了漂亮的战车,现在还要抢自己的功劳,于是怒火中烧,将箭的方向射向了颖考叔。颖考叔及这样从城墙上栽了下来,牺牲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孙子都是被颍考叔索命的,也就是受到了诅咒,《东周列国志》中记载,有一日公孙子都蓬头垢面来到郑庄公面前跪在地上哭着说:“臣颍考叔先登许城,却被奸臣子都冷箭射死。如今我已经请到玉帝之命,准许让奸臣偿命。”然后就自刎身亡了。
富连成社是北京最有名的京剧科班,李盛斌是富连成培养的“三大武生”之一(另两人分别是高盛麟和杨盛春),后因其代表作《伐子都》的成功而被京剧界誉为“活子都”。他的武功极佳,因为功力精湛、表演到位,被称为“第一勇猛武生”。解放后他任福建省京剧团团长、福建省京剧学校校长,培养了很多京剧人才,当今有两出经典剧目《真假美猴王》、《李慧娘》,也是经他之手创作、改编后搬上京剧舞台的。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