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历史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4

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集锦 1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集锦 2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补充:民族居住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一干部代表:孔繁森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一针对一(最早)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具体时间)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4)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对台基本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变化;

②1992年,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③一八项主张;

(4)港澳问题与一的比较:港澳问题是中国的外交事务,需要中国与英国、葡萄牙平等协商解决,而一则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5)对我国一的看法(有利因素)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台湾回归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一国两制”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

③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成功范例;

④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

(6)补充:近现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

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②1949年一蒋介石退守台湾,直到今天。

第五单元:国防的建设和外交

一、钢铁长城

1、新中国建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3、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4、1956年仿制歼5型歼击机(空军发展历程:购买——仿制——自制)

5、20世纪50年代中国创建导弹部队(1957年)

6、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二、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经中印缅三国总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美、苏、英、法、中)之一的身份参加。

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

6、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

7、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8、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P83图)

11、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12、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集锦 3

第八课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

1、中国同盟会:(1905年)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建立了《每周评论》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集锦 4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集锦 5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见书93页插图)

(1)蒋介石邀请重庆谈判的目的:

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为了欺骗人民。

(2)谈判的目的:

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

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书94页插图。

→意义: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TAG标签: 历史 复习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集锦_精选范文网

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