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范文合集
相关文章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范文合集 1
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液(气)体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 方向:竖直向上
3.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方向
力的关系
V排与V物
密度关系
下沉
向下
F浮< 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悬浮
静止在液体内部
F浮= G物
ρ物=ρ液
上浮
向上
F浮> G物
ρ物>ρ液
漂浮
静止在液体表面
F浮= G物
V排物
ρ物>ρ液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1.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2、浮力的计算:
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2)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3)漂浮悬浮法:F浮=G物
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范文合集 2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ρ=m/V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例如:体积是5×10-3m3的铁球,测得其质量是25kg,试判断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铁=7.8×103kg/m3)分析:利用密度判断物体空、实心情况有下列几种方法:
(1)用公式ρ物体=m/V求物体的平均密度,若ρ物体=ρ物质为实心,ρ物体<ρ物质为空心。
(2)用公式V物质=m/ρ求出物体中含物质的体积,若V物质=V实际为实心,V物质
(3)用公式m物质=ρV求出物体中含物质的质量,若m物质=m实际为实心,m物质>m实际为空心。
这三种方法用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判断出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但如果题目要求的是空心部分的体积,则用第二种方法更简便些。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范文合集 3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范文合集 4
1规律
学习物理的关键
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温。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倒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熔点温度物状态,固态液态或共存。
2仪器
学习物理的工具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熟悉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是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就能很好地学习物理。
1.总纲:根据需要选器材,范围零刻最小值,使用规则认真记,记录准确加估读。
2.刻度尺:水平放置零对齐,刻线紧贴视线垂,特殊方法四小类,积小成多曲线替。
3.弹簧称:竖直静止匀速读,力的平衡替换的,调零观察最小值,使用不能超范围。
4.温度计:热涨冷缩是原理,接触范围不脱体,体温特殊可脱体,使用之前要先甩。
5.天平:水平放置游码零,刻盘指针对中块,左放物体右法码,游码始终加右盘。
6.平面镜:物像相等镜对称,物动像动含2倍,钟面问题十二减,全像镜长物一半。
7.凸透镜: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见虚正,实像物近像变大,像大必定像距大。实像倒立虚像正,物距像距反向变。
8.杠杆:匀速转动或静止,力和力臂积相等,支点支在支架上,调节螺母水平衡。用力最小力臂大,支点力点连线垂。
9.滑轮:轮上之力必相等,轴上之力轮2倍,省力必定费距离,轮上移距轴2倍。
10.定滑轮:固定不随物移动,支点轴上在园心,力臂相等为半径,省力一半不变向。
11.动滑轮:动滑支点在轮上,竖直用力省力半,效率计算要计重,不变方向费距离。
12.滑轮组:n个定动一根绳,定出2n变力方,如要2n多一股,动出多省方不变。
13.伏特表:内阻很大电流忽,并联要测的两端,若是串接在电路,V表有数A无数。
14.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阻,有效部位分清楚,无效不通或短路,滑片接伏三类型。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范文合集 5
常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量筒、天平、停表、电流表、温度计。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所传播的距离。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分米=0.1米
1dm=0.1m
1厘米=0.01米
1cm=0.01m
1毫米=0.001米
1mm=0.001m
1微米=0.000001米
1um=0.000001m
误差:即使测量的方法正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些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
体积的测量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0.001立方米
1立方厘米=0.000001立方米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中和——如果让两个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将恢复成不带电的中性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所有的金属、人体、石墨、大地以及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常见的导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玻璃、塑料、橡胶、陶瓷、油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什么条件下绝缘体会变成导体?
在一般情况下不导电的玻璃,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变成导体。干燥的木头不导电,潮湿的木头却能导电。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持电器绝缘部分的干燥,以防止发生漏电和触电事故。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物理学中,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源——能持续供给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
用电器——利用电流进行工作的器件叫做用电器。
要使电流通过灯泡,必须用导线把干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回路。为了随时能控制灯泡的发光和熄灭,还必须安装电键(开关)。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电键等元件组成的电流回路,叫做电路。
通路——电键闭合时,电路是处处连通的。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开路——电键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短路——使用电源时,决不允许导线直接连在电源的正负极间,否则电流将很强,会使导线和电源发热导致损坏电源甚至会引起火灾。这种情况叫做短路。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就是电路图。
串联——像图2-21(见书)那样,把两个小灯泡顺次连接在电路里的连接方法,叫做串联。
并联——像图2-22(见书)那样,把两个小灯泡并列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的连接方法,叫做并联。
磁性——能吸引铁屑的性质叫做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范文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