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
相关文章
化学算是初中阶段的接触的一个学科,初三这个阶段又面临中考,所以在学化学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尤其是复习的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 1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 2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 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 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 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 4
1、上课跟着老师动口说。很多同学上课不愿意开口说话,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习惯,一定记得:只有会说才会写,不会说一定不会写!
2、小时候大家背诵古诗,都是用嘴巴念,不动笔写的,但是我的记忆的过程确是手、眼、耳、嘴都用到的,一边写,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这样会非常牢固!比如记忆元素周期表,我就边写边看边听听记,这样写几遍就有很深印象了,自然就记住了!
3、反复看笔记,看错题、把教材,笔记本当小说一样,反复的回顾,不知不觉就会记住了;
4、睡觉前,回忆白天老师所讲的东西,回忆老师总结的东西,回忆做错的题,而不是倒头大睡。这种方法要求同学们慢慢培养,目前我知道跟我有这种相同方法的有,数学白超老师和2014年怀柔区中考状元刘允洁同学!
5、另一个方法不适应于每一个孩子,我的父亲也是老师,从小对我比较严格,所以在家里,非常突然的,我的父亲就会拿出各科的一些问题来问我,有时候答上来了,会非常的自信,开心;答不上来,会对这个问题记忆很深。所以,如果您和孩子关系非常不多,建议您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
6、记忆的终极方法,可能大家会觉得可笑,就是多练!多做多练多看,比什么都管用!我不相信理科学得好的同学不是从题海战术中爬出来的!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 5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