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参考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历史学习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但记忆方法是需要自己再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琢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参考整理 1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参考整理 2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绘画、书法

一、唐朝:1.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诗仙”,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

杜甫---“诗圣”,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安史之乱,诗风淳朴厚重。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三吏》、《三别》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2.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和欧阳询。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3.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二、宋朝:

1.宋词: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北宋的苏轼,词风豪迈而飘逸。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南宋的辛弃疾,继承苏轼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2.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开封的城市面貌。

三、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明朝:

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古典小说

作者

内容

地位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

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明朝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五、清朝:

1. 曹雪芹的《红楼梦》,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文字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制造冤狱,称为“文字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影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 戏曲艺术:最有影响的是昆曲、京剧(“国粹”)。

昆曲: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参考整理 3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参考整理 4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三、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参考整理 5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秦亡的根本原因)

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 4.秦王统治残暴(秦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农民军起义1、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1)原因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②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2)经过:①时间:公元前209年 ②起义地点:大泽乡 ③口号:“伐无道,诛暴秦” 。④政权建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3)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

(1)项羽:①战役名称:巨鹿之战 ②时间:公元前207年

③特点:以少胜多 ④作用: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2)刘邦:直逼咸阳,灭亡秦朝。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三、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是汉高祖。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历史学习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但记忆方法是需要自己再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琢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历史学习难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