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辅导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参考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收录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参考集锦 1

《鸿门宴》知识点

1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2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3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4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5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6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参考集锦 2

“我在青年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忧,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完全忘却,这不能完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呐喊》

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中无由的产生的一种陌生,那种陌生感是寒冷的。带着这样的感觉,我开启了品读《呐喊》的征程。

从《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故乡》这些文章中,我感到了迷茫,我真正的不能理解,不能感受出文章中的韵味,相反我对要读懂这本书的意念越发强。在《孔乙己》中,我看到了悲惨的人生,同时也看到了造成这悲惨人生背后那黑暗的社会,我开始慢慢懂得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能够治好国民的皮肉之伤是完全不足够的,只有填满了那内心的空白,人们才会觉醒,才会懂得拿起武器反抗那扭曲的黑暗。

可以使人欢,可以使人忧,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

与家人团聚必然是欢,妻离子散可以使忧,但是我觉得用“苦”或者是“悲”字来形容就更加好了。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造就了这样凄凉的文章理所当然,祥林嫂的惨死街头,孔乙己的悲惨,外加国民的愚昧无知,营造了这样凄凉的氛围,从而产生了《呐喊》。

有时,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我也想呐喊,将这种不满发泄出来,写到书本中,但是这毕竟只是内心的暗示。有人说,时间可以使人忘却那内心的伤痛,开始的强烈感觉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变得淡了,最后淡的让你已经忘却了曾经有过这样的伤痛。然而,我觉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样的感觉就如同鲁迅先生书中说描述的那样“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忧,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完全忘却。”回忆就是这么强烈,因为内心深处的强烈呼唤,所以造就了今日的呐喊。

今日的呐喊与昨日的《呐喊》唯一的区别就是,面对的人,所处的社会,表露的情感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并不能阻隔两者的联系,这便让我想到了一首诗《如果》,可是生命中并没有如果,有的只有无尽的呐喊与彷徨。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参考集锦 3

大阅读考题内容

一、大阅读的类型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参考集锦 4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

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㈢《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无不栩栩如生,学习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另外,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品味语言,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后者的简洁明快,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参考集锦 5

文学常识

1.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 霑 ,字 梦阮 ,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 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 、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2.《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

3.海明威, 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勇气 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4.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诗仙” 之称。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 豪放飘逸 ,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 齐名,人称“李杜”。杜甫 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5.杜甫(712~770)字 子美 ,自号 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杜拾遗 、 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以古体、律诗见长,诗风沉郁顿挫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其诗被誉为 诗史 ,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三吏为《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6.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 现实主义 诗人,字 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白居易与 元稹 并称“元白”。

7.李商隐,唐代诗人。字玉山,号玉溪生。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作品大多具有 朦胧晦涩 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8.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后世尊为亚圣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全书共7 篇。

9.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 ,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 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10.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时期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代表作品: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过秦论》选自《新书》。《过秦论》原有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

11.韩愈,字 退之 ,中唐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吏部,又称 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是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2.巴尔扎克, 法 国 19 世纪伟大的 现实主义 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如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该巨 著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该著作“提供了一部 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TAG标签: 语文 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参考集锦_精选范文网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收录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考语文呐喊的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