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化学

高三化学书实验必记知识点范文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课本是专家、学者们创造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勤翻课本、勤积累。切实做好课本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工作,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的必修书知识点解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化学书实验必记知识点范文集锦 1

一、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 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l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 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二、化学性质与用途

1.F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2.N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3.S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8.Li、Na、F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三、电子微粒组

1.原子Ne

2.分子CH4、NH3、H2O、HF

3.阳离子Na+、Mg2+、Al3+、H3O+

4.阴离子N3-、O2-、F-、OH-

四、18粒子微电组

1.原子Ar

2.分子SiH4、PH3、H2S、HCl、F2、H2O

3.阳离子K+、Ca2+、PH4+

4.阴离子P3-、S2-、Cl-

5.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CH3F 、N2H4

高三化学书实验必记知识点范文集锦 2

一、基本概念

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4.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5.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失电子能力一定弱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较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8.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9.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10.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11.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12.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氧分子

13.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4.反应热ΔH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反应的快慢有关

15.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16.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

17.向一定温度下足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g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不变,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质量大于W×250/160g

二、基本理论

1.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2.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4.在HF、PCl3、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6.核电荷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高三化学书实验必记知识点范文集锦 3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正确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正确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正确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正确,1,21,43,4三种加成方法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错误,应当是分馏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正确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三化学书实验必记知识点范文集锦 4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若把亚硫酸进一步在PM2.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与H2O化合生成H2 SO3,SO2+H2O =H2SO3)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②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2SO2+O2=2SO3

③弱氧化性:SO2+2H2S=3S+2H2O

④漂白性:SO3可使品红褪色(可逆,加热又恢复红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②形成酸雨pH<5、6,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等等。

③含SO2的工业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4、化学方程式

O2+H2O=(可逆)=H2SO3(亚硫酸)

O2可以自偶电离:2SO2===(可逆)===SO2++SO32-

2SO2+O2 === 2SO3(加热,五氧化二钒做催化剂,可逆;在自然中,也可由空气中尘埃催化)

2H2S+SO2 === 3S↓+2H2O(归中反应)

O2+Cl2+2H2O === 2HCl+H2SO4

O2+2NaOH === Na2SO3+H2O(SO2少量)

O2+NaOH === NaHSO3(SO2过量)

a2SO3+SO2+H2O === 2NaHSO3

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加热)

O2+2FeCl3+2H2O===2FeCl2+H2SO4+2HCl

O2+H2O2===H2SO4

O2+Na2O===Na2SO3

5SO2+2KMnO4+2H2O===2MnSO4+K2SO4+2H2SO4

3SO2+2NaNO3+2H2O===Na2SO4+2NO↑+2H2SO4

高三化学书实验必记知识点范文集锦 5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

(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

(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

(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

(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

(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O2=CO2

不充分燃烧:2C+O2=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O2=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相关知识点:

(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2)在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3Fe+2O2=Fe3O4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相关知识点:

(1)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在铁丝下方挂一根点燃的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3)等火柴快燃尽在伸入集气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气,铁丝不能完全燃烧;太晚,不能引燃;

(4)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避免灼热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4P+5O2=2P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相关知识点:可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H2+O2=2H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

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C+2CuO=2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放热。

相关知识点:

(1)把木炭粉和氧化铜铺放进试管,使受热面积大,反应快;

(2)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了检验是否产生CO2;

(3)在酒精灯上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4)先撤出导气管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

(5)试管冷却后在把粉末倒出,防止灼热的铜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

(6)C是还原剂,CuO是氧化剂。

12.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H2+CuO=Cu+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

(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

(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

(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2)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中。使CO2不纯;

(3)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映,产生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

(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14.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解反应)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相关知识点:CaO俗名为生石灰。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CO+O2=2CO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

(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

H2+Cl2=2HCl

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实验室制取氢气(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反应)

C+CO2=2CO

相关知识点:

(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高三化学书实验必记知识点范文集锦_精选范文网

课本是专家、学者们创造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勤翻课本、勤积累。切实做好课本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工作,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的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