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大全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高中的历史内容是比较多的,考生们要想在高考的时候考好历史也不是件容易事,知道考前需要巩固好哪些历史知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大全总结 1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大全总结 2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大全总结 3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大全总结 4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到新被奥匈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这次军事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因 而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愤怒。6月28日,塞尔维亚秘密的民族主义组织成员在萨拉热窝街头开枪打死了皇储夫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德国和奥匈帝国乘机挑起战争。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内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 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大战爆发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它越出了欧洲范围,使许多国家和民族卷入了战争旋涡。意大利考虑到自己的利害关 系,后来加入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塞尔维亚所进行的战争,虽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凡尔登战役

战争一开始,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

①西线:从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在那里,英法对德作战;

②东线: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在那里,俄国对德奥作战;

③南线:巴尔干战场,奥匈对俄国和塞尔维亚作战。

凡尔登战役是西线的著名战役之一。1916年2月下旬,德军以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为目标,发动了强大攻势,想把这里变成“碾碎法军的磨盘”。凡尔 登位于法国东北边境,是巴黎的前卫,又是整个法军战线的支撑点。德军本来预计可以一战而胜,但凡尔登的攻守战却日复一日地拖了下去。到12月凡尔登战役结 束时,双方共伤亡七十多万人。这一战役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巴黎和会

大战的结束

帝国主义战争使交战双方都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劳动人民生活日益穷困,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美国在大战前期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国做 生意,大发战争财。1917年4月,大战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美国以反对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向德国宣战。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最 薄弱的环节——沙皇俄国,爆发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____了沙皇。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 克党领导工人、农民通过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坚决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交战 各国的革命运动空前高涨,同盟国摇摇欲坠。1918年10月下旬,奥匈帝国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宣布独立。前线的军队拒绝继续作战。1918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起义迅速席卷全国,德皇被迫退位,逃往荷兰。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30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这场战争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达八百多万人,受伤的达两千多万,物质损失严重。这次战争产生了另一个重要结果, 就是俄国工人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会议被几个大国所操纵。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在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方面做出的规定包括: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 等列强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 和约》上签字。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返回目录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大全总结 5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

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TAG标签: 历史 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高中的历史内容是比较多的,考生们要想在高考的时候考好历史也不是件容易事,知道考前需要巩固好哪些历史知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