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的发展高中历史知识点参考大全
相关文章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也是高中历史的考点之一,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中历史知识点参考大全 1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答题术语]
(1)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荷兰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 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 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同时也将深重的灾难带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
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题术语]
(1)1 7 6 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 革命的序幕。
(2)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近代城市兴起,自然环境遭到 定程度的破坏;列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 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
[答题术语]
(1)物理学:牛顿的经典力学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生物学:达尔文进化论破解了生命的起源问题,否定了宗教的创世说。
(3)技术革命:经过二次科技革命,人类由“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答题术语]
(1)浪漫主义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4)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架起桥梁的伟人。
(5)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制电影成功,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题术语]
(1)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由自由主义到凯思斯主义的转变。
(2)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一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中历史知识点参考大全 2
(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⑴原因:①经济根源 (根本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
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④宗教根源:
⑵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⑴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开始
⑵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对亚非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⑷对世界: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荷兰殖民扩张
⑴对外贸易发达。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⑵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在亚洲-----摩鹿加群岛、爪哇、台湾,美洲------建“新荷兰”(即新尼德兰)
2、英国的殖民扩张
⑴手段:①海盗式劫掠;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进行商业战争。
③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英属东印度公司)
④进行残酷的黑奴贸易。
⑵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3、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
(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三、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①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 ②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③ 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④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
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
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⑷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3、世界市场的形成
⑴、形成过程:①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⑵、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
⑶、影响: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②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③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洋务运动
(1)背景: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出现危机。
②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
(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4)内容:
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
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
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5)评价: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
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补充:中国近代化
(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
(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
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3、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4、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①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2)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二、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既有矛盾,又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变化
①服饰:长袍马褂 与西服革履并行;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②饮食:西餐馆;烟酒茶等日常食品在近代发生嬗变: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首开使用新工艺技术
③住房: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④习俗:“断发易服”、不缠足运动;
社交礼仪----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握手、鞠躬 ;
“老爷”“大人”称谓被“先生”“同志”被取代;
婚丧仪式由铺张繁琐愚昧走向简洁文明。
阅读报刊、看电影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
①、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
②、仁人志士的推动;
③、民主思潮的促进;
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二、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交通
①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
②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新式水运业诞生。
③航空:冯如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
2、通讯
①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后设立邮传部;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②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三、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报刊:《申报》;维新派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2、影视: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是《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中历史知识点参考大全 3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材料式的问答题上)。
在高考中通常考题所要考查的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1、考查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2、考查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考查在比较知识异同基础上的归纳、概括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属性的能力;5、考查在庞杂的史料中提出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6、归纳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7、考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的再造能力和潜在能力;8、考查各科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
当学生理解考题的指向性后,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答历史试题有重要意义。试题的角度的变化再多样化也离不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和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以不变应万变”。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中历史知识点参考大全 4
一、按照通史体系,尽快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按照惯例,历史学科的第一轮复习应按照通史体系进行,其基本目标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方法,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知识框架内,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最重要因素。以往的教材一般都按照先中国史后世界史、先古代后近现代的通史体例编写。而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采用的是与以往不同的模块式(或称专题式)叙事方式,即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一类问题(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括提炼,集中叙述,打破了过去的通史体例,客观上对学生的复习造成了不便。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同学的知识体系支离破碎,不能把具体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掌握,甚至连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都易造成混淆。因此,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的第一轮复习应按照通史体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按照通史体例,建立起规范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应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历史是由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构成的。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本原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中之重,历史学科需要同学具备的各种能力与方法,都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的应有之意。因此,掌握基础知识自当成为历史学科复习的重点内容。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中历史知识点参考大全 5
22. 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
2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
24. 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
25. 雅各宾派专政失败最根本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出现失误
26. 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27. 拿破仑对外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28.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
29.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0.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中历史知识点参考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