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与综合答题技巧与中外知识类比分析精选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延伸,因此,每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其既定的原则。高中历史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唯此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复习方法:历史选择题3大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与综合答题技巧与中外知识类比分析精选整理 1

  记忆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能力。一个记忆能力强的学生其思维往往呈多元化、发散性的特点。在高考复习中使用趣味化的复习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在于教给学生一个记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各显身手,以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一般常用的趣味化复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谐音法。如763年,安史之乱结束。763谐吃禄山,想象成七六三,七六三,吃掉安禄山。刘福通一身武艺(1351年),领导元末红巾军大起义。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一起起义(1771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谐音法除用作记忆年代外,还可用来记其他历史知识,如记日本的三都(大阪、江户、京都),各取三个城市的第一个字,谐作大将军。记忆被蒙古先后臣服的政权(西夏、吐蕃、畏兀儿、金),各取其第一个字谐作西湖味精。记延安整风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取主、宗、党三字谐作左宗棠,等等。

  (2)字头法。就是记住知识点的第一个字然后联想全部的方法。比如用永通邗江记隋大运河自北而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用南汉九头镇,烟台淡营琼,记1858年《天津条约》开辟的十个通商口岸:南京、汉口、九江、汕头、镇江、烟台、台南、淡水、营口、琼州。(3)口诀法。就是将有关内容编成易记易诵的口诀来记忆。比如记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记中英《南京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五口先通商;记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理财转运使;中央设禁军,强干而弱枝。

  (4)简化法。即将记忆的内容简化、压缩。比如将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简化为劳动力、科技知识、资金、市场:将1848年欧洲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简化为:建国、颁令、行权、设厂、增税、组队;将清朝的十个皇帝简化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等等。

  (5)特征法。即抓住知识点的特征来记忆。如前119年,西汉大败匈奴,119为火警电话;222年,孙权在建康称吴王(年代的三个数字相同);1234年,蒙古灭金(年代为连续自然数);实行三十税一的皇帝是汉文帝、光武帝,记住文武两字。总之,采用以上做法进行复习,其目的就是通过构筑知识结构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争取高考得到较好的成绩。复习教学中,除了做到上述六化外,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还要注意以下四度:

  1.广度:从前言到大事年表,从材料到图表,从注解到习题,都要引导学生注意。同时要处理好全面讲述与重点讲述的关系。

  2.深度: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作深层次的挖掘,发掘教材稳性内容,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求。

  3.适度:复习要围绕教学大纲、考纲和学生实际来进行,不要因追求难度而超纲,也不要因急于求成而提出过高要求,不可搞无限度的强化训练。

  4.跨度:复习内容不要孤立,适当的联系、对比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与综合答题技巧与中外知识类比分析精选整理 2

一是读思结合。

quot;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临考时,再扎扎实实地将历史课本阅读思考一遍,既可回亿,巩固重要的史实史论;深化知识理解,完善结构,又可查漏补缺,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应考信心,使学生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二是练讲结合。

练是实践,实践出真知。考前进行有一定量、有度、有序的强化训练,十分必要。可在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透彻把握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参照前几年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特点,精心筛选加工出几套综合性、科学性、典型性以及知识、能力和思想都贴近考试的模拟试题,进行"实战演习"。 练后一定要认真组织讲评,只练不讲,等于半途而废,凡练必讲,讲必纠错,纠错而总结,在练、讲、纠错、总结上提高和升华。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每一环节都不容忽视,不可或缺。

三是纵横结合。

纵的方面,要让孩子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横的方面,一是要把握同一时期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横断面上诸方面的内在联系。如: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历史现象问的相互联系,等等。

二是要将历史学科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渗透,相互迁移。比如有了过硬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古文知识等方面的语文基本功,就可以迅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历史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历史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就可以语言准确、逻辑严谨、扼要全面地答好历史材料题和问答题。

再如借助地理知识既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又可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培养孩子对地图的意识和空间观念。同样,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也是他山之石。事实上,各科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诸种联系,人类知识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我们应当树立"大知识观"和"知识全息观",这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而且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创造都是大有益处的。

四是中外结合。

由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分别编写的,讲授时也基本是彼此独立的。这就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的割裂,顾此失彼,破坏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总复习时要将中外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尽可能地把中外历史教材里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比较联系,对照复习,整体把握。寓中国史于世界史的复习之中,视世界历史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各族人民共同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弄清这些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五是史论结合。

这既是历史学科考试中文字表达的一项能力要求,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一个特点,也是学习历史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在备考复习中,要坚持史论结合,在综合、分析、归纳、简化历史知识结构的同时,做到有史必有论,有论必有史,论从史出,史由论统,史论一致,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地获得活的认识与结论,形成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史学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与综合答题技巧与中外知识类比分析精选整理 3

  1.从单个学科角度来说,一般是教材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如:《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一章《鸦片战争》,其主干知识就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另一个判断角度是高考命题的出现频率情况,如《太平天国运动》有两节的内容,近一万字,而高考从1990年至目前为止,命题绝对集中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我们可以判断这两个知识就是主干知识。

  2.从综合学科角度说,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都涉及和交差渗透的知识就是主干知识。如:历史学科在小字里所谈到的苏伊士运河问题、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在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都有渗透,虽然出现在历史教材的小字中,也是应该掌握的主干知识。三个学科交叉的内容很多,如:三农问题、国际关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我国对外关系、中外历史上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及城市化、中外民族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外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区域经济发展、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等。

  3.从时事热点角度说,由于时事中成为热点问题的内容往往就是高考特别热衷于考查的内容,与此相关的三学科知识及其幅射的外延也都是主干知识。如:2002年文综高考中所考查的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及中亚地形、哈萨克斯坦的有关内容都是取材于当年时事热点--美英对阿富汗恐怖势力的打击;2003年文综高考中的第7~9题(我国200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题)、第10~15题(长江三角洲题)、第31~32题(上海合作组织与国际关系题)、第33~35题(我国加入WTO一周年题)、第38题(党风建设题)、第39题(人工增雨和气象经济题)、第41题(人口迁移和三峡移民题);2004年文综高考全国卷第12~15题、第20~23题、第37题、第39题都是这样。一般在高三阶段要高度关注前一年四月到第二年四月的时事热点焦点问题,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尽量从多学科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形成主干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与综合答题技巧与中外知识类比分析精选整理 4

一、树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先树立通史为本的意识,以时间为历史基本框架,以国别、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为辅助,构建清晰和等级化了的知识体系。如魏晋南北朝,高考考试范围所联系的一定出不了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开始发展、九品中正制、民族融合这四大角度,再辅佐以政治经济文化的识别,无论所给材料如何变换,学生都基本能够完成所需知识的清晰定位。具体的实现形式上,学生可以以时间为主线,将时段内所有知识点排布一遍,也可以送到老师处加以指导完善,尽量背诵识记,基础知识问题就不大了。

二、研读考纲,弄清重点和考题方向

这个时候新一年的考纲还没有发布,但上一年的考纲和头几年的考纲进行对比的话,应该可以看出近几年来考察内容的大致方向。高考大纲虽然会有些许的调整,但是绝大多数内容都没有变化,年年必考的一定是重点,而2013年新增的考点自然也是要引起关注的内容。按照考纲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出题方向,更快的接受高考模拟。

三、重点知识突破

高考虽然没有必然规律,但总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如当年的周年大事、重要领导人的讲话涉及、前些年高考没有考的重要考点都应该是我们准备的重点。如2017年高考十月革命恰逢100周年,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成为了新闻热点词汇。所以十月革命以及其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苏联经济建设道路等相关知识必然是考试热点,当然需要特别准备。此类重点准备五六个可以帮助你自己对知识进行有效整理。

四、精编练习,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一本书开始复习之前,对每节的习题精选工作(使用的参考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精选专题练习上,我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自己重组题,进行适量定时的训练(章节训练、单元训练、月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五、做好整理错题的工作,重点复习错题

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做到最基本的记清和记熟知识点。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建议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没有必要把每道题誊录下来,但至少应该把卷子和练习册上的错题保留和整理一下,同时要做错题分析。分析出每道题为什么错、是因为哪句话没看清楚或者哪个知识点没记牢固导致,而正确答案又为什么对,它的合理性在于什么。

如此逐一分析之后,学生便会对错题印象深刻,而不至于只对错误选项印象深刻,等到再遇到相同知识点时也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了。多弄会一道错题,也就多掌握了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查漏补缺,也就可以做到了。

如果上述三个步骤都能合理实施的话,第一轮的复习也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学生在大量熟悉和掌握知识点以外也能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学习套路,应对一模,应该不成问题。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与综合答题技巧与中外知识类比分析精选整理 5

1.从历史的整体开始复习,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知识整合。一单元复习结束后,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地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原因、影响、过程、特点)。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建构,只有这样,历史知识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以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为例:主干知识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四类,每类细节知识点在章节复习时已经过了一遍,直接填到框架结构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点。

2.尽量把知识归类。做到“瞻前顾后、左右逢源”,类似于小专题。“瞻前顾后”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左右逢源”是横向联系,例如同时期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同类事物比较异同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TAG标签: 历史 选择题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与综合答题技巧与中外知识类比分析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延伸,因此,每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其既定的原则。高中历史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唯此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复习方法:历史选择题3大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历史复习方法:历史选择题3大原则学会联系历史教材在考试时候历史选择题都是源于教材但是又高于教材的,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联系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好相应的对应,然后在准确的对试题进行分析,看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但是在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回忆的时候不能拘泥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