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相关文章
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1
一、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2
古代著名的改革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返回目录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3
先秦散文与汉赋
1、先秦散文
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
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4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5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
(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