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总结合集
相关文章
学习地理人口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人类组成,也有助于养成我们的大局观,,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总结合集 1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总结合集 2
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及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2、分类: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小。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总结合集 3
1、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
2、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包括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纽带”联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纽带
②“调节器”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③“雕塑家”通过侵蚀、搬运堆积塑造各种地表形态
④“传送带”地表物质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
⑤使陆地水得到更新和再生
3、河水补给
补给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量变化
分布
雨水
降水量
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
积雪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春汛
中国东北地区(春汛和夏汛)
冰川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夏汛
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
4、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水圈中的水体总量
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5、水资源的评价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6、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
原因
数量上
总量大(世界第六位)人均少(世界平均数的1/4)
国土面积广;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
时间上
东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西北:夏季多,冬季少
东部:季风气候的影响
西北:气温影响
空间上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季风气候的影响
7、水危机的原因及其措施
水危机的原因
水危机的措施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
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跨流域调水
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导致用水量激增
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型工农业(滴灌、喷灌等技术;工业循环用水等)
水质污染
加强管理,防治水污染
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8、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三大流域: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
原因:自然原因: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小
人为原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质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9、世界水资源分布及其原因
水资源分布
原因
最丰富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大
最贫乏地区
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洲西南部
地处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热带沙漠气候),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
10、洋流的成因分类
1.风海流: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如西风漂流
2.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洋流
3.补偿流:秘鲁寒流
11、世界洋流分布模式
注:
1、 注意洋流的流向与行星风系的关系
2、 不同海区洋流的名称及其成因
3、 表示世界大渔场的分布:
太平洋1位置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太平洋2位置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涌升流,饵料丰富
大西洋1位置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大西洋3位置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寒流,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12、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原因之一是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13、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升温,上升气流明显,导致南美洲西岸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多;太平洋西部气温下降,盛行下沉气流,亚洲东部,菲律宾群岛等地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少,夏季风势力较正常年份弱。
13、洋流的影响
①对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②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形成世界四大渔场
③对航运:顺流有利于航运,逆流不利于航运
④对全球水热平衡:有利于全球的水热平衡
⑤对海洋污染: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1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季节
洋流分布
原因
夏季
顺时针
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来到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
冬季
逆时针
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
15、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
①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②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利于西风的进入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④海岸线曲折,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⑤山脉多东西走向,对西风的阻挡较小,有利于西风的进入
16、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北海等地。
17、领海: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22千米),沿海国家对领海拥有全部主权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起约200海里(370千米),沿海国家对其间的资源享有专属权及管辖权,其他国家可航行、飞行、铺设电缆和管道等
公海: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
18、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
交通运输(海洋运输)、通讯、储藏、旅游、生产(人工岛等)和兴建海底城市等。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总结合集 4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总结合集 5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
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作用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名称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炎热干燥
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暖湿润
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
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时间
亚洲大陆
太平洋
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
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阿留申低压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季风环流
成因
风向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东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月西北 风;7月东南风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
位置的影响
4-5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出现春旱;
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
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影响
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
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热
带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南
北纬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
交替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
雨季集中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
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
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
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温
带
温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35°~
5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华北、东北
朝鲜半岛、日本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南北纬40°~
60°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全年少雨
亚欧大陆、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西欧
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气候类型
气温特点
(以温定带)
降水特点(以水定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
气候
———
热带沙漠
气候
亚热带气候(含温
带海洋性气侯)
最冷月均温在0℃~15℃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
温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
温带季风气候
———
———
温带大陆
性气候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