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正确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0

孩子做错事,需要批评他的时候,你的批评是否能做到有建设性,让孩子感到你是在帮他而非责怪?我们要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爸爸妈妈批评你,是向你发出纠正错误的爱心信号。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正确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1

成人遇到孩子问题,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这是潜意识的作用。如果成人带着负面情绪去批评孩子,孩子首先收到的就是愤怒、恐惧、担心、害怕等负面情绪,这会让孩子掉进恐惧、担心、害怕,或者愤怒、冲突等的情绪对抗中,妨碍批评的效果。

其实,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情绪只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现在有点事情出现了,需要我们及时处理。伤害我们的不是负面情绪,而是我们选择活在负面情绪里。情绪是用来沟通的,是用来表达的,不是去发泄的。一个人越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

这里介绍一个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5步):

第1步,停下来,深呼吸,让身体缓和。

第2步,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情绪?

第3步,问自己:我想要什么?

第4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5步,表达自己的需要

举个例子,孩子因为整天玩手机,几次善意提醒,但是孩子依然拿着手机玩,作业也不做。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母亲这样来处理,批评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1步,让自己停,停,停,冷静,冷静,冷静。

第2步,自问自答:我怎么生气了?孩子不听话。

第3步,自问自答:我想要什么?我想要孩子做作业,不要玩手机。

第4步,对孩子说,“我现在很生气,真的很烦躁,我很难受。”

第5步,对孩子说,“妈妈很担心你的学习,我想帮你,但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好吧,妈妈相信我们可以想到办法……”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好复杂,或许你自己也有更好的方法。不管哪种方法,都是让自己离开负面情绪这一本能反应,刻意、故意地(对初学者)管理自己,让情绪来帮助我们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我们善于让正面情绪给我们快乐,负面情绪帮我们想办法改变,我们就可以面对孩子的任何问题,从而帮助自己和孩子获得更多的幸福可能。

正确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2

接下来,你的批评要具体,孩子才能听懂。比如,相对于「你拼错了」,你可以更具体地指出,「这个房间你拼错了」。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发现,7岁以前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不成熟。

孩子是听不进抽象的道理的,只有父母明确地指出,告诉孩子错在了什么地方,才有改正的可能。

正确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3

大人对孩子发火,往往并不是因为孩子的错误本身有多大,而是大人被其他的情绪所左右。大人心情好时,孩子再大的错误也可以原谅,心情不好时,一点小事也可能勃然大怒。

记得儿子小时候,有一天,他吃完西瓜,装西瓜皮的碗放在茶几上,还有光碟、图片等等,乱七八糟一大堆,他却任其乱着,一点不收拾,自己在那里忘情地看电视。这种情况其实经常都有,大部分时候是我悄悄地帮他收了,或者提醒一句,让他自己收拾好。那天我却突然大光其火,冲他吼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桌子这么乱也不收拾一下!”

儿子从电视里醒来,笑嘻嘻地看看我,平静地说:“别吼嘛,是我不对,你提醒我一声,我不就收拾了嘛!”边说边端起西瓜皮碗往厨房走。

我突然一下就惭愧了。一点小事,我这是发的哪门子火?不对的不是儿子,是我,是我自己因为心情不好而发泄到他身上。其实,孩子的一些所谓错误,并非有意为之,往往都是出于疏忽。他需要的不是责怪,而是提醒,轻轻一声提醒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可能被我们的怒火弄得不可收拾。幸好儿子有一分平和,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也让我感动于他的宽容,阴霾顿时散去,阳光重回心中。

很多时候,我们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在对孩子作出负面评价时,不是客观、公正、善意、平和的,像我那句“你一天到晚……”这种句式就是典型的指责而不是批评。类似的句式还有“你从来……”“你总是……”“你一贯……”,凡是用这种句式来评价一个人的,都是指责,都带着强烈的情绪色彩,都违背了就事论事的原则,都不能令人信服和尊重,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让事情更糟。

对孩子的批评最好就事论事,只评价事实,不分析动机,因为你无法知道别人真实的动机。以己之腹,度人之心,这里面难免有偏差,不仅有失公正,还很容易授人以柄。假如你的揣度并非善意,无异于强加给人罪名,那就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火上浇油。

一些家长在孩子犯错以后,除了滔滔不绝地谩骂讽刺,还一定要深挖动机,剥掉他最后一丝遮羞布,让他的伤口,他的无能和拙劣,都彻彻底底暴露出来,最后还必须深刻检讨,当场认错,恭恭敬敬听你的训斥和羞辱,直到他的可怜兮兮终于让你心软,让你满足,你才会饶了他。

但这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认错”本应是内省的结果,如果孩子的内心并没有认识到错误,或者内心虽然认识到错误,但处罚过于严厉而缺少善意,这个强迫“认错”的过程就会成为一次屈辱事件,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侮辱!

我们常常不能察觉自己对孩子的伤害,无论你有多么正当的理由,攻击性的语言都会令对方反感,甚至引来回击。假如批评变成了指责,就会让对方把注意力放在维护自己的正确性(辩解)和抓住你的漏洞(反击)上,结果你话语中正确的部分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向着相反的方向理解,不正确的地方却被对方重点关注,成为攻击的目标。这就成了一场战争,相互攻击,双方都伤痕累累。

情势一旦誓不两立,心思就全在胜负上了,没有谁会在意你说出来的是不是真理。所谓“良药苦口”,那一定是在对方深知自己病得不轻,这碗药一定要喝的情况下,苦口才会被接受。而实际上,就批评这件事来说,深知自己病得不轻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有病的不是自己,所以往往难如你所愿,心甘情愿喝下良药,并且感谢你的救命之恩,相反,他记住的只有“苦口”。

批评是一种否定的表达,如何表达否定而又不造成冲突呢?“平静”是最重要的。你必须是温和的,善意的,不会在情绪上伤害对方,对方才能以理性的态度来接纳。很多时候,批评的失态,或者批评的扩大化,其根本原因都是情绪化,批评者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忘记了批评的根本目的。

批评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打击一个人,而是解决一件事,帮助人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如果你认为对方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你希望对方怎样做?不妨直接说出来,不必非要严重否定错误答案之后再给出正确答案。

很多年前,我开了家小公司。有一次,当我批评一个员工时,她诚恳地说:“我确实错了,那么你希望我怎么做?”我一下就对她刮目相看了。只有她不被我的情绪所左右,将沟通引导到更有效的渠道上。我立刻停止了批评,进入探讨解决方案的阶段。接受否定意见时,还能传达出正面能量,这表现了她内心的强大。后来我们成了朋友。

正确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4

一个女孩儿忍着眼泪,嘴唇颤抖地跟我说,声音低沉压抑,愤怒下面是掩藏不住的悲伤。

这是个单亲的孩子,和妈妈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偶尔会见到爸爸,还不能让妈妈知道。

孩子说当年还小,父母以为自己不懂,其实什么都知道,爸爸妈妈总是吵架,虽然大多数会背着她,但是她都知道。后来爸爸离开了家,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住在姥姥家,也挺开心。

上小学了,回去和妈妈一起住,从那时候起就是在妈妈的各种不满中长大。女孩儿说自己和妈妈完全是两种人,妈妈为人古板,脾气急躁,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对,就是一顿批评指责,有时候是误会,也不听解释。自己的性子有点儿慢,但是并不内向,在学校和同学老师都有话说,在家里很少和妈妈说话,因为言多必失,教训惨重。

既然解释会让妈妈更生气,索性就听着,然后妈妈会更生气,说她态度不端正,明显是在消极抵抗。刚想回答,妈妈一大串连珠炮一样的问题砸了过来,根本没办法说话。

平静一些之后,女孩儿说妈妈的批评很多时候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接受那种批评的方法,竟然使用那么恶毒的词语,就像自己不是她亲生的而是仇人一样。小时候不太懂,只知道害怕,后来渐渐明白了,越来越觉得妈妈很粗俗,甚至很恶心。

知道妈妈很辛苦,为了自己一直也没有再婚,而爸爸已经有了别的孩子,但是这个不能抵消妈妈谩骂一样的批评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所以从初三开始,她就开始“反抗”,从顶嘴、摔东西到离家出走,偶尔妈妈气极的时候会动手,自己也开始还手。

可是每一次这样强烈的冲突发生之后,女孩儿都很痛苦,甚至想到结束生命。她觉得不应该那样对妈妈,但是更怨恨妈妈那样对待自己,本来是相依为命的两个人,来不及相爱,只剩下相杀。

这个孩子来找我的时候接近崩溃,哭到痛彻心扉,压抑了太久,找到一个出口,终于跟着泪水倾泻出来。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单亲家庭,妈妈太过孤单和苦恼而情绪不稳定,才折磨孩子。这可不一定,很多结构完整的家庭,亲子之间也一样的“势不两立”“剑拔弩张”。无外乎是父母对孩子的想法或者做法很恼火,认为做得不对,给以批评教育,但是方法有问题,孩子不接受。

别说十几岁的孩子,几岁大的孩子如果不接受父母的批评,抵抗和顶撞起来,也是能量巨大。每当这种时候,父母多少都会感受到很伤自尊,要么发更大的脾气,要么自己生闷气,甚至后悔生了这个孩子。

批评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适当的批评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心理学家对于如何批评才有效,做了很多研究。

其实没有谁爱听批评,即使真是犯了错。除非错得太大,后果过于严重,犯错的人太自责,为了缓解自责感,所以才恨不得被大骂一顿。

批评之所以受到抵触,与“面子”密切相关,也就是自尊心。孩子只要有了自我意识,慢慢就会有自尊心,而且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强。

心理学家将“面子”分成两种:“积极的面子”和“消极的面子”。

“积极的面子”是希望与周围其他的人保持联系、获得肯定;“消极的面子”是指可以自主决定,不受别人干涉。

也就是说,被批评之所以让人不舒服,一方面是感觉到别人对自己不满意,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自由被干涉。

孩子们小的时候,自由意志没有那么强,因为安全感的需要,很担心父母对自己不满,所以容易承认错误,但是改正的能力不够高。长大以后,更渴望自由,也更独立,会逐渐不愿意被批评。

正确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5

01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

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

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

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

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02

正确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5篇_精选范文网

孩子做错事,需要批评他的时候,你的批评是否能做到有建设性,让孩子感到你是在帮他而非责怪?我们要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爸爸妈妈批评你,是向你发出纠正错误的爱心信号。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克制情绪 孩子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