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误区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参考整理
相关文章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心愿,要达成这一心愿,关键在于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理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几点对孩子教育的建议。
家庭教育误区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参考整理 1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家庭教育误区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参考整理 2
1、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说起吧。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的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于是就如笔者在《享受幸福》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2、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具大的。残疾人周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家庭教育误区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参考整理 3
1、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学习。因此,家庭教育并不等同于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在这个家庭当中自己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2、很多家长认为现在让孩子辛苦一点,牺牲眼前的幸福可以换得未来的幸福。人生的幸福是完整的,你牺牲了他花季时代的幸福,就谈不上他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而且成人没有权力替代孩子作出这种选择,牺牲他青少年时代的幸福。
3、不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有两个内容,一是你是个成功者,那么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须达到和超过自己的水平。二是假设你的人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不能把孩子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补品。这是中国教育一个的问题,核心是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主体,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完整人。
4、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而你既不虚荣也不慵懒。
5、不砸破核桃壳吃不到核桃仁,要让孩子适当吃苦受罪。
6、玩游戏不坏,关键是怎么玩。孩子在学校老师说了算,在家里家长说了算,只有在游戏里他说了算,所以他有积极性。游戏精神就是3个东西:活力、规则、创新,我们要培养这种游戏精神。
7、我也很热情地盼望将来我的孩子当副市长或者当市长,但事实上我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要走到这个岗位除了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所以我要求我的孩子有一颗平常心。现在家长往往有一种想法,我自己在一个平台上非常好,我的孩子一定要超越我。这样的定位有的时候是很难达到的,这样对于家长、对于孩子都非常痛苦。
家庭教育误区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参考整理 4
孩子的荣誉感往往在父母的激发下才渐渐奠定。欧美的家长在一起聊天时会说:“我的女儿伊丽莎白就是拿奥斯卡奖的料子。”“嗨!小威廉绝顶聪明,五十岁能得诺贝尔奖。”
哈德罗·麦克米伦的母亲萨拉几十年如一日地告诫他:“麦克米伦,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将来要当英国首相的!”在母亲的自小要当伟人的荣誉感的激励下,麦克米伦奋力拼搏、潜心求索,终于在1957年至1963年两度荣任了英国首相。
而弗洛伊德的荣誉感却来自犹太式的家教。他才6岁,父亲就箴告他:一千多年以来, 我们犹太人一直处于被驱赶、压迫、剥削、耻辱和大屠杀的悲惨境遇下,但犹太人为何还能长期生存下来?犹太人为何操纵着社区的、国家的、还有全世界的银行、货币供应、经济和商业?因为,犹太人百倍的勤勉、拼搏、明智和节制。正是这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犹太式荣誉感的激励下,弗洛伊德最终为人类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和“性心理学”。
家庭教育误区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参考整理 5
一、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误区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