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分歧解决方法大全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良好的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良好的教育方式。小编整理了相关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家庭教育分歧解决方法大全整理 1

  喜欢是本能,喜新厌旧也是本能

  让孩子练习钢琴并不是我的意愿,而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有天路过琴房,看见里面摆放的黑白钢琴,孩子驻足望了好久,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喜欢,想学钢琴。

  我当时只当是孩子一时玩笑话,并没有留意。

  随后的时间里,看见孩子模仿电视上钢琴演奏家弹琴的模样,我决定帮他实现他口中的喜欢。

  从一开始的认真、热情,到两个星期后的抗拒,孩子对钢琴已经失去了一开始的兴趣。

  所以才会出现我“逼迫孩子”的一幕。

  "妈妈,我发现我不喜欢钢琴了,我更喜欢小提琴”。

  面对孩子不断变换的喜欢,我是否应该选择妥协?

  不!

  我深刻的知道,即使我现在安排孩子学小提琴,放弃钢琴,指不定什么时候,孩子还会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小提琴,更喜欢某某。”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同时,喜新厌旧也是人的本能。

  孩子今天说喜欢这个玩具,明天看见别人手里的玩具,发现自己好像更喜欢别人的。

  如果父母一味纵容孩子的“喜欢”,任由孩子在本能中成长,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是本能不是技能,如果凡事按照本能走,那么人人都可能是失败者。

  为人父母,不应是纵容孩子的本能,而是应该想着如何将本能变成孩子的技能。

  强者谈坚持,弱者才谈喜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

  而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甚至为人处世上的“强者”。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更多时候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

  要想孩子不被现实所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名强者。

  而强者最大的品质就是遇事坚持。

  强者不会因为一句不喜欢,就否认掉自己努力,就不作为。

  好比如你去随机采访一名在校生,询问他喜不喜欢上学,相信大多数孩子的真心话都是“不喜欢”。

  既然不喜欢,为何还要继续呢?

  不可避免,其中有父母的逼迫,但更多的孩子心中却很明白,不喜欢,但是必须坚持,因为读书是自己当下所能选择的最直接的出路。

  那么多学霸的成功,大部分不是说因为喜欢学习,而是坚持学习。

  周杰伦曾透露,正是因为妈妈叶惠美“逼迫”自己从小坚持练习钢琴,才成就了如今的周天王。

  强者讲的是坚持不懈,而不是喜欢与不喜欢。

  要想孩子将来有所成就,父母就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坚持自己的“喜欢”。

  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舍得让孩子吃苦

  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道: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刚好,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就占据其中两项,快乐教育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还小,应该让他开心快乐的成长。

  因此,孩子身上的特点,无论好与坏,父母都理所应当的将其归为天性,似乎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

  "孩子嘛,就应该快乐的成长!”

  父母不知道的是,这一句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未来。

  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吃苦,喜欢安逸、享受是人的天性。

  但恰恰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唯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如果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主动选择吃苦,大部分孩子都想要舒舒服服成长。

  一旦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当年一时爽,余生几多殇。

  绝大部分释放天性,自由成长的孩子,当面临人生窘境的时候,都会回过头来抱怨人生,埋怨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放养,不管不顾。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因为身无一技之长,曾埋怨妈妈刘梅不给自己报兴趣班: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刘星所提出的“悖论”恰恰反映了“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成长”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

  父母所认为的释放天性,放任孩子成长的行为,无异于在断孩子将来的后路。

  按照自己喜欢方式成长的孩子,身无技能护体,将来就会寸步难行。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未来可以走的更加顺畅,就要逼迫孩子一把,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孩子小,本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事情的好坏,是否对自己将来的有害。

  这时候,父母就必须起到引导作用,逼孩子一把,先苦后甜,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

  都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心狠。

  狠狠的逼迫孩子学习,而不是让孩子释放天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成长,其实是对孩子将来的负责。

家庭教育分歧解决方法大全整理 2

(一)父母的价值观以最佳方式传递给孩子

首先我想以一个故事开始,故事的名字叫《分苹果》,大意是:

美国一位着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其中有两封回信,一封来自一位著名成功人士,另一封来自监狱服刑犯人。他们谈到了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成功人士小时侯,妈妈告诉他想得到最大的苹果就去整理草坪,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而罪犯小时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示是:真实地表达拿大苹果的意愿会受到批评,而违心地说自己愿意拿小苹果的时候,反而能得到大的苹果,从此他学会了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最终学会了欺骗。

由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想到我们成人的价值观用什么方式、途径传递给孩子合适是最重要的,例如:孩子们都非常的喜欢听故事,常常缠着家长讲。我们何不顺应孩子,每天给孩子有目的地讲一两个故事呢?故事讲完了,别忘了给孩子提几个问题,把道德知识、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融进故事,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父母的“身教”与“言教”

如何正确的进行“身教”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幼儿道德品值得形成,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思想、行为、生活习惯无不对孩子产生影响。例如: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虽然现在是大班,但是在班内还存在许多迟到和旷课的现象,有的家长也许对此不以为然,。

有的孩子一直坚持着按时上幼儿园,父母忙碌着上班,有一天父母休班了,早上实在是想多休息一会,刚开始孩子还坚持上幼儿园,怕迟到,经过家长劝孩子说些迟到一次没关系之类的话,孩子就会以为幼儿园迟到没有关系,但是你能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一想,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上学可以迟到,有的家长会这样说:上小学后,我们就不迟到了。你想这可能吗,一个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的,何况孩子已经觉得上学可以迟到,没有关系。再说,经常迟到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对什么事也不在乎的态度。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

(三)父母的教育应奖惩分明

表扬鼓励是家庭德育的重要方法,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防止孩子贪图物质的满足和享受,促使孩子在思想行为上不断进步;给予物质奖赏不要事先许诺。事先许诺多了,会使孩子讨价还价,养成斤斤计较的庸俗习气,以至完全失去物质奖赏的积极意义。(许诺多了,家长遵守还可以,但是家长由于工作忙活是其他原因,没有遵守诺言,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对您产生不信任感)

在批评惩罚孩子时,头脑一定要冷静,批评惩罚必须公正合理,不能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鲁莽行事,任意批评惩罚孩子,还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最好不要当着外人的面,一面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一点我们家长要特别注意。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越大越难教了,不听话了,在这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一定的选择权,让孩子觉得凡事都有商量的余地,对孩子就避免用(教训、带、命令、要)等字眼,而是改用(鼓励、支持、提醒和讨论)等字词,更要互相尊重。

(四)正确对待早期教育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一些东西,片面的理解早期教育,传统的识几个字,算几道题,背几首诗,导致与早期教育在本质上的相悖:一方面,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另一方面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导致厌学的同时,更在器官神经发育上造成弊端。

专家认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坚韧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才是幼儿教育要完成的任务。实际上,幼儿期的孩子正处在游戏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应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研究还表明:不玩的孩子不聪明。试想如果让一个小孩子老老实实坐上一天,对他来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同时也是很困难的。因此,要想使孩子头脑更聪明,就不要束缚孩子,而应该带他多走进大自然,多跑出去活动活动。实践证明,爱运动的孩子,那些从小被家长放手惯了的孩子倒是不容易磕着、碰着,因为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灵活性强,个性活泼开朗,智力发展空间大;反之,保护过度的孩子则动作不灵活,自控力差,个性内向,容易孤僻、胆小,相对成功的空间也比较小……

家庭教育分歧解决方法大全整理 3

  阳阳今年九岁,平时在家里胆子很大,大呼小叫,家里人都拿他没办法。可一出去和朋友玩,有的孩子霸道强势一点,他就被吓得畏畏缩缩不敢说话。家长在的时候,阳阳还稍微胆子大一点。在人多的时候就不敢表达自己,自尊心特别强,老师也说他脸皮特薄,没有自信。可为什么他在家里的时候和父母犟嘴,出去就什么都不敢了?

  据了解,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我的一个朋友也有着同样的烦恼,他家的儿子在学校里非常听话,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圣旨”还要重要。有一次放学,已经走出校门很远了,孩子又匆忙跑回教室,原来家庭轮到他值日,黑板忘了擦。可在家里就不一样了,简直就是个“小霸王”,随心所欲,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撂担子。

  既然是社会普遍现象,那么就得找出原因,家长该怎么做?看看孩子在家的表现,孩子在家可以做到“横”,什么人也不怕,和父母犟嘴,不高兴就随便乱发脾气。孩子对谁可以这么做?又是谁在潜意识里允许孩子这么做?当孩子这么做的时候,父母们真的没有办法吗?孩子为什么敢“窝里横”?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因为孩子觉得家里是绝对安全的,孩子知道家长宝贝着自己,就算发脾气蛮横不讲道理,家长骂两句恐吓几声,也到底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孩子心里有底啊!可见,如果家长无原则无底线的溺爱孩子,对孩子过度的顺从纵容,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是高人一等的,那么孩子在家就可以没有规矩没有礼貌,也会让孩子觉得不用养成讲礼貌守规矩的习惯,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骄纵霸道、蛮横无理。孩子为什么在外人面前很胆小?为什么不敢说话?为什么没有自信?因为在外面没有人会像在家里一样让着他,由着他,他觉得在外面不够安全,不够自信,知道在外面人人平等。在家里缺失了自主自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孩子当然没有能力处理自己在外面碰到的“小霸王”,“小霸王们”相遇,只看谁更强势,孩子只有受欺负的份。当孩子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面对陌生的、不熟悉的环境和人,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让孩子不愿意接触外界,害怕与陌生人相处。时间久了以后,会给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如果你的孩子“窝里横”,那么家长就要反思和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切忌盲目溺爱,切忌过度纵容,否则孩子只会被培养成家里的“小霸王”,外面的“受气包”,家长得一辈子跟在后面善后,给他“擦屁股”。对于霸道无理的孩子,家长要适当地给予规范,绝不能听之任之,任由他“个性”发展。如果孩子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逐渐改变在家的不良习惯。

  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有的孩子并非“窝里横”,而是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胆量和自信,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与同龄朋友交往。孩子们在一起常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只要孩子安全,只要孩子不主动求助,请不要干涉孩子的争吵,孩子之间会有他们自己的处理方式,请勿用成人的方式帮助解决,因为孩子需要更多的锻炼机会,需要自由成长的空间。当孩子有难题求助时,请勿直接指导解决方法,而是多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自己想怎么解决。

  孩子无大事,教育无小事。做父母,这个职业没有岗前培训,每个家长都是初次上岗,难免会遇到问题。问题在于学习,家长都是走一步学一步,见招拆招。只要家长心中把好一杆秤,孩子的教育问题都不是问题。

家庭教育分歧解决方法大全整理 4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家庭教育分歧解决方法大全整理 5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TAG标签: 教育 方法

家庭教育分歧解决方法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良好的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良好的教育方式。小编整理了相关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