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分享精选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家庭教育,总是让许多父母措手不及。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都花上十分钟用心与他们交流。下面由小编整理8个家庭教育的一分钟,供大家参考。

幼儿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分享精选集锦 1

  批评孩子时不要进行破坏式的批评,有些家长常常不注意这些,批评孩子时言语过激,甚至打骂孩子。如:骂孩子“笨得像个猪”,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在中国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一味地指责;对错误进行反复的、连续性的批评;态度粗暴、言语苛刻、讽刺嘲笑,伤害伤害孩子的自尊、对其改正错误起着阻碍和破坏性作用的批评。这样的破坏性批评对孩子成长极为有害,孩子的心理是简单和开放的,没有足够的经验来使他对于自己的判断有信心,家长的破坏式批评往往会彻底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灵是单纯而稚嫩的,当家长采用破坏性批评以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时,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性批评针对的是人,就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冲突和矛盾,会彻底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幼儿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分享精选集锦 2

宝宝的脾气大概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来了。很多家长都认为脾气大的孩子闯祸的几率会更大,在将来肯定没出息,甚至还会走上歧途。其实,宝宝脾气大并不是什么坏事,研究发现,脾气大的宝宝其身体更加健康,并且更加专注、独立意识也更强。但是如果宝宝有脾气,而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的话,那么宝宝的脾气也可能是成长过程当中最危险的武器,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家人更是宝宝自己。

脾气大的宝宝家长需要进行科学方式进行教育,优秀的家长会让宝宝的缺点变成优点,脾气大的宝宝这样来教育,将来在长大之后,孩子将更加有出息!

怎么教育脾气大的宝宝?

1.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

任何人都会有情绪,并且都有情绪不佳的时候。因此,在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需要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在教育当中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孩子在愤怒的时候,此刻家长比孩子更加愤怒,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火上浇油,是宝宝的脾气更大!当宝宝在发脾气的时候。或许家长可以适当的安慰宝宝,以心平气和的态度让宝宝的情绪得以平缓,想办法帮助宝宝纾解情绪。

2.鼓励宝宝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每个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肯定有一定的原因,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宝宝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告诉宝宝以极端行为的形式是不正确的表达方式。适当的鼓励宝宝说出自己的想法,用沟通的方式来走进宝宝的内心,这样会让宝宝的脾气得到很好的缓解。

3.父母也要自我检讨

其实宝宝的脾气大在一定程度上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如果在家里,父母都经常发脾气,那么宝宝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经常有发脾气的行为。如果自己有发脾气的行为,需要及时进行改正,避免给宝宝树立不正确的形象。

4.帮助宝宝纾解心里的情绪

有情绪如果强行抑制,对于身体是极大的伤害,因此,当宝宝有情绪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宝宝一起纾解心情的情绪,可以通过呐喊、运动等各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幼儿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分享精选集锦 3

一、发现错误,应放手尝试,忌大加谴责、恐吓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自动想要尝试新事物时,大人就算已经预知会遭到失败,但仍应该让孩子去试试看。

也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的滋味。在有的家庭中,当孩子在准备做新的尝试时,家长或是说当心啊……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既剥夺了孩子尝试新事物、获取新经验的机会,又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放手让孩子去大胆尝试,进一步获取新的感性经验。

二、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

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记得有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说得非常精彩,对每一幅画都是持表扬肯定得态度,当老师拿出一幅画得乱七八糟画,老师看了看,满怀惊叹地说:“大家看啊,这幅画,他用了多少种颜色啊,我们一起来数数…”我觉得所有的父母们都要向这位老师学习,深入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孩子。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样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就会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三、培养习惯,应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制订一些“规则”,如: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晚上8:30前睡觉、_后听半个小时故事等等。对于这些规则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一忙把什么都忘了。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

星期天的晚上,妈妈正在赶第二天要急用的材料,6岁的儿子一个人觉得没事可做,一会儿一会儿跑来问妈妈:“你陪我出去玩,好不好?”“妈妈,你什么时候好啊?”“妈妈,我的雷达车找不到了,你来帮我找找好不好?”……不到3分钟,儿子就来了4趟。妈妈觉得真的是很心烦,实在无法安心写材料了。这时,妈妈想到了儿子平时最爱看《奥特曼》了,而且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非常专注(平时,妈妈是绝对不让儿子看的)。于是,妈妈帮儿子开好了影碟机。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儿子再也没有来打扰妈妈,妈妈终于专心致志地完成了工作。

从表面上看,这个妈妈似乎处理的很好,儿子终于不来打扰妈妈了,她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我们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在此过程中妈妈在使用负强化手段,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打下了伏笔,使他的行为也得到了巩固,当他下次想看“奥特曼”时,第一反映就是围着妈妈、烦妈妈。

在家中所作的一些决定或叫规则,所有的家庭成员也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也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儿子在幼儿园能自己进餐,在家中却不能,每次都要奶奶喂。妈妈很着急,觉得这样下去总是不好的。于是,决定从今天开始,让儿子自己吃饭。到了晚餐时,妈妈说:“宝宝长大,能自己吃饭了,是吗?”宝宝点点头。由于习惯了有人喂,所以宝宝吃得很慢,奶奶几次想要喂,都被妈妈阻止了。等大家都吃好了,宝宝还没吃好,而且弄得满桌都是,奶奶再也看不下去了:“还小吗,才6岁,喂喂也没什么…”这次,妈妈再也没说什么。这样,孩子的习惯不但没有养成,反而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试想:如果下次妈妈要再让孩子自己吃的话,孩子肯定采取的是相同的措施:反正有人喂的嘛,不急。

幼儿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分享精选集锦 4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幼儿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分享精选集锦 5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视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统一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新生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

  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正如有人比喻说:家庭是第一个染缸,学校是第二个染缸,社会是第三个染缸,第一个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着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着色的,所以家庭这一道着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受教育者收获最大化,而不是让家长最大限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家长应该了解一些孩子成长发育的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教育原则,这样,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就会游刃有余

幼儿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分享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家庭教育,总是让许多父母措手不及。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都花上十分钟用心与他们交流。下面由小编整理8个家庭教育的一分钟,供大家参考。1、一分钟接触。父母的手是托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