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经典精选
相关文章
历史作为九大学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把这九大学科学好,知识点都记牢,是每一位高三学生都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要怎么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经典精选 1
江南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⑴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及劳动力),体现了当时劳动力的最高水平。⑵南移趋势在国家处于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期最为突出。⑶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2、历史的启示
⑴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⑵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⑶经济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经典精选 2
学生方面:
1、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2、大部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材料分析这个环节上,学生对于书写文字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3、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4、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计划达到的目标:
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强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学生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以考试标准为准,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性。
复习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为全面迎接201x年中考,打好201x年中考攻坚战,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年2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历史考试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阶段(20--年5月份):专题复习,经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因此在复习的第二阶段,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比较对照,形成知识网。
第三阶段(20--年6月初至中考前):综合复习,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查漏补缺、热点讲解、模拟测试,每一周一次强化训练,根据多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根据《株洲中考历史考试标准》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经典精选 3
1、自己整理历史大事年表
比如第一个时间段是“历史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然后把笔记本一分为二,左边写中国,右边写外国,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把重要事件列出来,然后补充选修书目中的内容。
做好这些以后,中外历史比对题就没什么问题。因为历史课的课堂学习,容易出现单课知识扎实,体系却不能融会贯通,这样把中外对比列出来,就能很好的对比,也能加深我们在学习时的理解。
比如:先秦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比对,西方工业革命和中国同时期的比对;我们在历史复习中,应该自己总结和提炼出不同的同时期比对专题,将我们的历史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建立起脉络和体系。
不过整理历史年代表的时候,不要一口气抄完,而是应该每整理一段,就掌握好一段内容,将这段知识内容和重要事件全都记忆下来,不能敷衍了事。小编给各位推荐公众号《那年高中》,里面分享了高中各科的学习方法以及提分技巧,更有各科学习资料等实用干货,可以帮助大家有效提高成绩!
2、不同题型不同做题方式
例如做历史选择题时,一要定,二要细。试卷发下来时,先大体浏览一遍题目,粗略了解难度,使自己心中有数。做题之前,要对题目考点粗略感知。选择题的考点是有顺序的,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开始做题时,要动手用笔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是极为关键的破题点。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题目常出现的词有“┄、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3、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形成框架之后,反复记忆课本上的内容,然后通过深入思考,找出不同历史现象的本质,找出不同历史现象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例如,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然后,把各个知识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区别找起来,例如,找出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区别,并记准记牢。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经典精选 4
9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董必武、李达等13人。
92.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陈独秀
9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94.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95.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96.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是北洋军阀——吴佩孚
9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9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培养出大批军事人才和政治人才——黄埔军校
99.黄埔军校的校长和政治部主任——蒋介石和周恩来
100.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01.北伐战争的初期战场——湖南湖北
102.北伐战争中著名的战役是——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103.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标志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04.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失败的标志是——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05.蒋介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106.蒋介石成立的国民政府的地点——南京
107.南京政府统一全国的标志——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108.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09.提出“证券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八七会议”
110.提出“证券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是——-
111.-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是——秋收起义
11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3.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
114.井冈山会师的主要人物——-和朱德
115.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经典精选 5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背景: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初胡惟庸专权。
②措施:裁撤中书省和宰相,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
③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背景:清初,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②措施: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③影响: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
①长期存在着两大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②两大矛盾斗争总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直至丞相被废除
③个别例外的情况: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元朝以中书省代替三省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②消极影响
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形成暴政和腐败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专制,钳制人们的思想 ,阻碍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以明中期为界,上述影响:积极影响为主(前);消极影响为主(后)。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经典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