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精选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盐酸考点和质量守恒定律都是考试的难点,但是这都是考试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学好。都需要看看这篇文章。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精选合集 1

一、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

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二、明明只含一种元素,偏说它是混合物

与第一题相反,有时候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反而是混合物,例如:

石墨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构成)、红磷和白磷,等等。

三、明明讲的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非说氢原子核不含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是正确的。但是有例外,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 号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中,有一种不含有中子。

四、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例如镁盐、钙盐、钠离子、钾离子等等,当然属于混合物。有色无色,是否透明,不作为判断纯净物的标志。

五、明明说燃烧是可燃物跟氧发生的反应,又说没有氧气也行

燃烧,通常情况下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发生的反应。后来扩充了定义为: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气、氮气中燃烧,没有氧气也行。

六、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锅炉中的可燃物质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锅炉本身的金属破碎,是物理变化。

七、明明合金“合”的是金属,却说铁和碳也能形成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铜和金属锡能形成合金(青铜),铁和非金属也能形成合金(钢)。

八、明明说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又说镁着火不能用它来灭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是一般情形,一些活泼金属可以在二氧化碳、氮气这样的惰性气体中燃烧,比如Mg 就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九、明明写的是“铅笔”,非说它不是用铅做的

铅笔是习惯用的名字,铅笔的笔芯是由石墨和粘土构成,与金属铅不搭界。

十、明明催化剂的“催”字是加快的意思,却说减慢也算

催化剂,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但是后来科学进步了,发现减慢反应速率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就把前者叫做正“催化剂”,后者叫做负“催化剂”,通称还是催化剂。例如核反应的时候就需要减慢反应速率,需要负催化剂(重水)。

类似地,经济上也不说减慢增速,而叫做负增长;管理上也不叫惩罚,叫做负激励。

十一、明明说是水银,可是偏偏说水银不是银

水银是汞元素(Hg)的中文习惯称呼,与银不搭界。

十二、明明铁生锈不发热,非说它产生了热

铁生锈,是反应速率非常慢的化学反应,它发热了你也不会感觉到。

十三、明明一种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非说它不一定是碱溶液

根据酸碱性的定义:能够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而不一定是碱溶液。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钠盐、钾盐、铵盐等,例如醋酸钠、碳酸氢铵等等。

十四、明明是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说不饱和溶液可能更浓

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见教材上的溶解度曲线。以硝酸钾为例,2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大约30 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大约23%。而在更高温度、例如5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可以达到90 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41%。即便不饱和,50°的硝酸钾溶液也可能比20°时候的溶液更浓一些。

十五、明明是50 毫升水与50 毫升酒精倒在一起,非说不到100 毫升

两种液体混合,分子之间会互相“填空”,大小搭配,因此体积可以减小。

十六、明明白金更宝贵,还说白金丝毫不含金

白金,是铂元素(Pt)的俗称,像金子,但是不含金。

十七、明明大家都叫“银粉”,非说它不是银做的

银粉,是形象的说法,银子一样的粉,是铅粉和铝粉的混合物,与银不搭界。金粉也是如此,是研细的铜粉,同样不含金。

十八、明明纯碱就是碱不应怀疑了,偏说纯碱它是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是生活中的习惯用法。说它是盐,是从化学结构上讲,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是盐,碳酸钠是盐。

十九、明明说分子由原子构成,又说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分子由原子构成,这是正确的。但是世界上有114 种元素、几百种原子,最大的原子是钫原子(Fr,半径1.53A),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H2,半径1.15A)。

二十、明明KClO3 中含氧元素,却说它不是氧化物

这是源自于“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当然不属于氧化物了。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精选合集 2

一、极端假设

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 B.30% C.50% D.70%

解析:

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

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

(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

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

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

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A.30% B.40% C.50% D.60%

解析:

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显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

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例3 已知在NaHS、NaHSO3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解析:

解此类题用常规方法显然不行,必须巧解,把五种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转化为只含三种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由于Na和H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等于Mg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将“NaH”视为与“Mg”等效的整体,据此,我们就可以将原混合物假设为由MgS、MgSO3和MgSO4三种化合物组成。

通过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式观察可以看出,无论三种纯净物以何种质量比混合,混合物中Mg、S的原子个数比固定为1:1,混合物中Mg、S元素的质量比固定为24:32,因为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Mg的质量分数为:(24/32)a%=3a%/4,所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3a%/4=1-1.75a%。

四、赋值假设

赋值假设就是在有关化学式的无数据计算、以比值形式作已知条件或求比值的问题中,赋予某些特定对象具体的量值,化抽象为具体,以使问题顺利解决。

例4 青少年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海洛因是一种常用的毒品,其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68.29%H:6.23%O:21.68%,其余为氮。若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400,则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为( )

A.4 B.3 C.2 D.1

解析:

本题单纯从元素质量分数的角度出发,却很难找到一条明确的答题思路。

依题意可知:海洛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29%-6.23%-21.68%=3.8%,比海洛因中其它元素的质量分数都小,且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又较大,因此我们不妨假设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的个数为1,可计算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8%=368<400,恰好符合题意,故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的个数为1,此题的答案应选D.

五、巧用定比

例5 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其中Fe的质量分数是31%,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

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由铁、硫、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那只能求得硫与氧元素的质量之和为69%。

我们仔细分析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发现不管是FeSO4还是Fe2(SO4)3,硫元素的质量与氧元素的质量有固定的比值,为32比64,即1比2,又硫与氧元素的质量之和为6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

例6 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其中S的质量分数是25.6%,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

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中也有三种元素,如果想用例5的方法去寻找三种元素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则毫无办法。

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把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分为二种“成分”,一种是Na2S,另一种是O元素,很明显,在第一种“成分”Na2S中,钠元素与硫元素有固定的质量比,即46比32,而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5.6%,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6.8%-25.6%=37.6%。

例7 在混合物CO、HCOOH和C2H2O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解析:

本例题的解题方法与例6非常类似,在我们找不到C、H、O三种元素的固定的质量比关系时,我们想办法把混合物CO、HCOOH和C2H2O3分成两个固定组成的“成分”,即CO和H2O,所以,混合物CO、HCOOH和C2H2O3可以看成是CO、CO·H2O和2CO·H2O。

在H2O中,氢元素与水的质量比为2比18,即1比9,又已经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所以H2O的质量分数为9a,则CO的质量分数为1-9a,而碳元素占CO的比例是12比28,即3/7,所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a)3/7。

六、化合价法

所谓化合价法就是根据化合价和为零列出方程求解。

例8 Na2S、NaBr的混合物中,钠的质量分数为37%,求Br的质量分数?

解析:

该题的解答用上述几种方法均难奏效,将混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利用起来,然后用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规律(化合价法)去列式求解不失为一种巧妙方法。

首先,设混合物的相对质量为100,Br的相对质量为x,则混合物中Na的相对质量为37,硫的相对质量为(100–x-37),从而得出Na、S、Br三种原子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7/23、(100-x-37)/32、x/80;接着,利用化合价法则列出方程----37x1/23+(100-x-37)x(-2)/32+x(-1)x/80=0;最后,解此方程求出x的值为46.6克,得出混合物中Br的质量分数为46.6%。

七、单独分析

单独分析就是单独分析混合物中每种化合物中所求元素的质量分数,对比总的质量分数(一般会凑好,其中一个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等于总的质量分数),简化计算,得出结论。

例9 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混合物中,铁与氧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

A.9:20:5 B.9:20:33

C.2:5:3 D.5:6:3

解析:

已知的是混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要求的是混合物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然而单纯从质量关系的角度出发,却很难找到一条顺畅的答题思路。

如果能抓住已知条件,将质量比转化为原子个数比,问题的解答就会由“疑无路”进入“又一村”的境界:由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可得出混合物中铁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56:8/16=3:4。

由于混合物的成分之一Fe3O4中的铁氧原子数比与这一比值一致,因此,混合物中Fe3O4的质量无论多少,都不会影响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

通过对FeO、Fe2O3组成特点的分析又可得出,FeO、Fe2O3必须按分子数1:1的比例混合,才能保证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

从而得到混合物中三种氧化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任意数,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56+16):(56x2+16x3):任意值=9:20:任意值,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B。

八、元素守恒

例10 若干克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产物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20% B. 40% C. 60% D. 80%

解析:

经过完全反应后,因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可根据铜元素的质量守恒,得到产物氧化铜中铜元素和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即铜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80%,答案为D。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精选合集 3

一、敞口露置的情况

1. 敞口露置质量增重

2. 敞口露置质量减轻

3. 敞口露置质量不变

二、化学变化前后溶液质量变化情况

1. 质量不变

2. 质量增重

3. 质量减轻

4. 质量可能增加可能减轻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精选合集 4

1. “化学反应”或“反应物”:

“应”字错写成“映”。

2. “生成物”或“反应后生成了…”:

“成” 字错写成“存”或“层”。

3. “活性炭或炭黑或木炭或焦炭”:

“炭”字错写成“碳”。

4. “吸附作用”:

“附”字错写成“复”或“付”或“副”。

5. “石蕊试液”:

“蕊”字错写成“芯”。

6. “酚酞试液”:

“酚酞”字错写成“酚肽”。

7. “酒精灯”或“燃料酒精”:

“酒”字错写成“洒”。

8. “水槽”:

“槽”字错写成“糟”。

9. “爆炸极限”:

“爆”字错写成“暴”。

10. “天然气”:

“然”字错写成“燃”。

11. “溶解”:

“溶”字错写成“容”或“熔”。

12. “溶液的酸碱性”:

“碱”字错写成“咸”。

13. “酸碱中和反应”:

“和”字错写成“合”。

14. “饱和溶液”:

“和”字错写成“合”。

15. “化合反应”:

“合”字错写成“和”。

16. “置换反应”:

“置”字错写成“质”或“直”。

这些字,你都写对了吗?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精选合集 5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数目、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3.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化学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元素化合价。

第二节

书写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

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

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

2H2 + O2 = 2H2O

4 : 32 : 36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⑴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⑵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1.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2.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3.化学式书写错误。

4.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5.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

“↓”: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

4配平

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1.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2.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一般留到最后配平。

3.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

4.刚开始配平,可以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翻倍,全部变为整数即可。

5.在刚学化学方程式时,要多做一些练习以熟练配平的方法;学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试着把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背下来(有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对背方程式很有帮助)。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精选合集_精选范文网

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盐酸考点和质量守恒定律都是考试的难点,但是这都是考试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学好。都需要看看这篇文章。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考点整理 考点1 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