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初三化学下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攻克、落实。本篇文章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0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借鉴。

初三化学下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合集 1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初三化学下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合集 2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

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浓盐酸的挥发性?造酒时调节酸度,为何使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用浓盐酸?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3)学会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用途有哪些?O2 、H2、CO2 、CO 、NH3 、CH4是否都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与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

aOH固体的用途?

O2 、H2、CO2 、CO 、NH3 、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

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

(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下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合集 3

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或中性,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显酸或碱性,却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为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H=7,溶液呈中性

H>7,溶液呈酸性,pH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H<7,溶液呈碱性,pH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越强,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碱性越强,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①不能直接将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我们的溶液。

②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不准确,因为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

③pH测得的数字是正数。

④通常情况下把pH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数值越小,污染越大。

初三化学下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合集 4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初三化学下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合集 5

TAG标签: 化学 复习

初三化学下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