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范文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学习就要掌握技巧,也不是死学要与世界上的万物联系在一起,古人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范文合集 1

一、背景

(一)原因——必要性

1.汉末以来,儒学的性削弱,其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冲击。(三教并立)

2.宋代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二)条件——可能性

1.儒学复兴运动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

二、特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三教合一)

三、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一)理学的创立

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

2.主要观点:天理是世界的本原;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

(二)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先于气;

方法论:格物致知以求“理”。

政治主张或伦理观:存天理(三纲五常——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方法论:“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去除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知行合一。

政治主张或者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范文合集 2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范文合集 3

第一讲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名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

广义:指欧洲开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

①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②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③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4、评价:

①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苏格拉底:

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

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四、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创立了逻辑学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范文合集 4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孙中山北上: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实现和平统一。

(2)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五卅运动的时间:1925年

性质: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_——五卅运动。领导机构:上海工商_合会——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

省港大罢工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斗争:16个月。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二次东征的对象:叛军陈炯明;结果: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的意义: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北伐胜利进军

目的:为_帝国主义,_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战果:消灭孙吴主力,革命重心转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2)工农运动的发展: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取得胜利。

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争,其中成果的是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自近代以来第一次收回权益。

【大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_政变

时间:1927.4.12;发动者:蒋介石;地点:上海。

杀害李大钊的刽子手:张作霖;地点:北京。

(2)“七一五”_政变

时间:1927年7月15日;发动者:汪精卫;口号:“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因为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成果:基本(张作霖仍未被_)上_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打击。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年幼的_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对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经验:

(1)宣传了_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_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3)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教训: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范文合集 5

英美关系

(1)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2)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取得俄勒冈。

(3)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首先得到英国承认。

(4)一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企图与英法争夺战利品。

(5)一战后美国企图凭借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实现统治全世界的野心,同英国力图保持海上霸权,继续扩大殖民地的意图发生矛盾,英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共同操纵会议,并共同策划反苏。国际联盟成立后,因受英法控制,美国没有参加。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6)一战后许多问题上英美采取相近态度或共同行动。如武装干涉苏俄革命,德国赔款问题和绥靖政策。

(7)二战爆发后,英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对打败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8)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权,打着反殖民主义旗号,排斥英法势力。英国无力与美抗衡,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

美日关系

(1)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舰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2)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不满,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3)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在华利益,美助蒋抗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后美败日取胜。

(4)日本投降后,美为扩大在东亚的势力,派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5)二战后,美国大力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尤其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进入70年代美日经济竞争剧烈,政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双方矛盾加深。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范文合集_精选范文网

学习就要掌握技巧,也不是死学要与世界上的万物联系在一起,古人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1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