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参考集锦
相关文章
历史的知识点较多,想要高效率的复习好历史,需要掌握好一些的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知识点整合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参考集锦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
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
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
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
(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
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
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
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
(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
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
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
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4)发展:民资初发;
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
②清政府放宽限制;
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参考集锦 2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1)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2)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
(1)首先要确定观点。
(2)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3)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
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2)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3)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a.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b.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c.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参考集锦 3
一、何谓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的对称。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满足生产者及其家庭需要的经济形式。
二、自然经济瓦解
1.原因:鸦片战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表现: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3.完成:教材没有明确说中国自然经济什么时候完全解体,不过据推测最早也要三大改造完成
三、1846年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下降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主要)
② 农民贫困、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导致中国购买力下降
③有的洋货不符合中国消费习惯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参考集锦 4
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鸠: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参考集锦 5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解题技巧:格式到位,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解题技巧:格式到位就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之多民族大一统秦汉
历史的学习主要着眼于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和对历史知识的全面准确的理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小编搜集了这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之多民族大一统秦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之多民族大一统秦汉相关内容大家一定要牢记,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参考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