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模的知识点大全模板
相关文章
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这是对现在正在努力的你最有效提高成绩的方法,不要害怕高考,勇敢面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历史一模的知识点大全模板 1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1.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3.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2.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活动: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③筹划海防④创办新式学堂
7.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
8.积极作用: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②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高三历史一模的知识点大全模板 2
52. 俄、日帝国主义都带有封建性,其历史原因之一在于:领导改革的核心原属封建阶级
53. 18、19世纪俄国沙皇主动进行两次改革的最根本原因:无力阻挡资本主义世界潮流
54. 俄国纠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主要原因: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55. 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56.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尚具有不成熟性,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
57. 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58. 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引起1848年欧洲革命的新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59. 19世纪60、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改革的浪潮,其相同原因;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60.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高三历史一模的知识点大全模板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儒家:孔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政治思想:仁、礼,“为政以德”;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这个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因材施教”。(“克己复礼”的意思是令自己的言行思想符合礼的要求),与“以德治国”的观点相似;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
荀子,政治思想:儒法并重、礼法并施。其提出的主张有“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道家: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主张齐物。
3.墨家: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等。
4.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曾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家”的立场与“君主”的立场相似。)
5.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考点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考点3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贯通明“理”;“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王守仁主张良知就是理,致良知。
考点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共同主张: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都主张发展工商业;思想上提出“经世致用”主张。
(2)不同之处:黄宗羲主张“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工商皆本”思想,代表作《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弊书》;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代表作《船山遗书》。
2.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作用:明清批判思想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对后世民众有启蒙作用。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主张“德”“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主张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主张无为)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主张严刑峻法,更适应了建立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更能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以上材料均围绕着如何治理国家。
高三历史一模的知识点大全模板 4
1.商的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史(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师(执掌军权)。地方: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周王为加强地域统治,“以藩屏周”。
(2)措施:周王将宗族姻亲分派各地“授土”“授民”,广建子国。封国承担贡赋、军事、劳役等义务。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七国。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世卿世禄的等级序列。(3)作用:周王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3.西周的宗法制: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1)目的:稳定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矛盾。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世卿世禄”制、父权家长制等,大宗和小宗。作用:维护了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特权;防止了家族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家”紧密结合。
(3)宗法制特点:①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家”和“国”密切结合;②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
(4)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4.周礼:西周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礼乐制度。有严格的等级礼仪规定,不得“僭越”。(鼎和编钟)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色彩。
高三历史一模的知识点大全模板 5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变化:
(1)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2)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
(3)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
(4)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
原因:
(1)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
(2)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发展:
(1)交通工具方面: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马车和步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工具方面:中国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我国的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建立电话公司,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开通市内第一部电话。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
19世纪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昭文新报》,被认为是最早由中国人创办的报刊;此后的一些报刊有: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新文化的武器,起到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展开斗争,为民主革命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
(2)电影
19世纪末,电影传到中国,1905年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首映,标志电影事业起步。
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我国无声电影的历史。
1935年,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奖的《渔光曲》是中国第一步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中国电视事业起步。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高三历史一模的知识点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