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知识点分析经典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历史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里面很多学生都希望得到一定的提高。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知识点分析经典总结 1

古代中国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

②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业

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陶瓷业

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②宋代:景德镇“瓷都”

③清代:粉彩瓷器

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知识点分析经典总结 2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知识点分析经典总结 3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材料式的问答题上)。

在高考中通常考题所要考查的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1、考查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2、考查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考查在比较知识异同基础上的归纳、概括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属性的能力;5、考查在庞杂的史料中提出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6、归纳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7、考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的再造能力和潜在能力;8、考查各科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

当学生理解考题的指向性后,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答历史试题有重要意义。试题的角度的变化再多样化也离不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和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以不变应万变”。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知识点分析经典总结 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考点1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1.西方人文主义起源的背景: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西方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

(2)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格(塔戈)拉,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其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社会,追求自由平等,注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3)苏格拉底: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思想主张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人性本善”。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苏格拉底的思想也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

(4)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是最高级的”。(亚里士多德是著名的哲学家,创立了逻辑学,其思想蕴含着“中庸之道”。)

(5)他们都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6).一千年前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

(7).名句“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倾向。

考点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

(1)背景

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

②阶级上: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变革。

③文化上:保留了较多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2)时间:14-17世纪。

(3)核心:人文主义。

(4)性质: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具有反封建性质,是欧洲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文学三杰”:但丁,代表作是《神曲》;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彼特拉克,被尊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代表人物有达·芬奇等人。(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人文主义的思想)

(6)影响: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宗教改革

(1)背景: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2)直接原因或导火线:教会出售赎罪券。

(3)时间:16世纪(1517年)。

(4)开始标志: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

(5)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简化宗教仪式;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6)影响: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7)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前期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考点3 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背景及概况

(1)背景

①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

(2)概况(17-18世纪)

①启蒙运动最早在17世纪的英国爆发,但是高潮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

②内容: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③核心及性质:“理性”,是欧洲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法国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

(1)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和自由;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2)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3)卢梭:提出“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3.启蒙运动的扩展

(1)扩展:法国→西欧诸国→其他国家。

(2)代表:德意志的启蒙思想家有康德,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强调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还认为人只有法律上的自由和平等。

(3)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共同特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赋人权”;主张实行法治。

(4)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知识点分析经典总结 5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内容: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行政班子。

②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内阁的首脑“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从此成为一种象征。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③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④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⑤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③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的道路;

④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知识点分析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历史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里面很多学生都希望得到一定的提高。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