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历史高三知识点笔记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还不清楚高三的历史知识点有哪些知识点的小伙伴们,赶紧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考试知识点梳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高三知识点笔记精选推荐 1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③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

④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

⑤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

①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

②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

二、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

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

④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

3、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历史高三知识点笔记精选推荐 2

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步入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亮点。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5.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_家店”,“_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历史高三知识点笔记精选推荐 3

一、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棉纺织业: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织机

②冶金业:焦煤炼铁法;采矿业:蒸汽抽水机、安全灯

③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碎石路、铁路、汽轮

④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标志: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技术、化学材料、炼钢技术

②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③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④交通运输:内燃机、汽车、飞机

⑤化学领域: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油漆

⑥动力:电的发明和使用

⑦影响: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二、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开始形成: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2)初步形成: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4)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5)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拉美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③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范围获得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货币可自由兑换,经济危机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2)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4)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民用企业的兴办近代工业的出现。

“自强”:成立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开设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成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历史高三知识点笔记精选推荐 4

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步入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亮点。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5.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家店”,“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历史高三知识点笔记精选推荐 5

  1.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③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天津条约》开放10处,其中属于今天广东省的有潮州(后改为汕头)

  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

  ④《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先行改革的两个省份是安徽和四川。

  最先实行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①1980年建立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_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注意: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属于广东省的?)

  ②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①近代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②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③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在南京。

  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于台湾省。

  ⑤1833年第一份中文报刊创办于广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⑥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创办于上海。(《申报》)

  6.①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侵占了整个东北。

  ②1932年日军袭击了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③1935年日军为侵占华北,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总称为“华北事变”。

  ④1937年7月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⑤1937年8月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

  7.①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②1928年为阻挠国民政府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③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④1941年在河北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⑤在东北成立“731部队”有中国活人作试验。

  8.①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

  ②1940年下半年,中共组织了百团大战。

  ③1942年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国民政府组织了中国远征军。

  9.①“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③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④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三座大山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国内矛盾、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建立。

  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10.①最早提出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最早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新式学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的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②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1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2.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

  ①“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是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是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③“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13.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

  14.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TAG标签: 历史 选择题

历史高三知识点笔记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还不清楚高三的历史知识点有哪些知识点的小伙伴们,赶紧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考试知识点梳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三历史考试知识点梳理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