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参考整理
相关文章
知识超越教会的垄断、大学扩大,使不属于教会的知识分子阶层集散地从属于教会的学者角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参考整理 1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同时市场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成立了一批享有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新航路的开通,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又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美洲的作物带回欧洲,传遍世界,引起英国下层人民食谱的很大变化.欧洲的植物、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④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可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科学探索的热枕,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各文明世界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①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1652年至1674年,英国与荷兰之间进行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逐渐趋尖锐.1756—1763年之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七年战争,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
(2)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①殖民扩张的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②殖民扩张的影响:a、对殖民国家来说,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b、对殖民地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蒸汽”的力量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①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②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③173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④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发明联动蒸汽机
⑤1807年,富尔敦发明汽船
⑥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打破国界、洲界,超越大洋,向欧美及亚洲扩展.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本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③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④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⑤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参考整理 2
一、相同的历史时间。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是在同年甚至是同月发生的,我们只须记住一个事件的时间,就记住了其它几个事件的时间。例如,在1861年发生了下列历史事件:1.俄国农奴制改革;2.美国内战爆发;3意大利王国成立。又如在180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1.海地宣布独立;2.拿破仑加冕称帝。这些都是在相同的时间(同年)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我们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二、相似的历史时间。
历史上,还有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看起来很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如果把这些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在比较、区别中记忆,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例如,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这两个时间很相似,只是中间的数字不同。又如,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通过《人权宣言》;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这三个时间也很相似,只是第二个数字不同。
三、相连的历史时间。
历史上,更有许多历史时间是相连的。利用这些时间的连贯特点进行记忆,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苏联成立。这七个时间都是连在一起的,从1916年至1922年,我们只须记住开头或结尾的时间,其它的可以依次类推。
四、相关的历史时间。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还有些历史事件的时间,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更不相连。但它们的内容是相关联的,这些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形成系统。例如、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49年,恺撒夺取罗马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即罗马帝国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灭亡。这七个历史事件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这七个时间也是相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古罗马的盛兴和衰亡。我们在学习时,通过历史事件的内容,把相关的时间联系起来,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
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参考整理 3
新课标历史题重在探究
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观察”、“考察”、“研究”的近代历史学特征,背历史事件、记忆历史结论的时代已结束,迎来了探究历史的新高考。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设计,表现为要考生通过一套历史思维的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考生自己推论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经过与结论,新课标高考表述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测量。
朝四个方向思考历史问题
实践中,有的考生越是到考前越是对做历史题没有底气,甚者无从下手,其原因就出在历史思维取向不清。历史思维有四个取向:即从历史发展规律和对历史事件做合乎逻辑的解释的方向思考问题;从人性的方向思考问题;从经验的或与经验相联系的推理及对有关系的历史现象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从社会和文化是渐进的、一贯的进步方向思考问题,即历史思维的史学科学化、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历史进步观取向。有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做题就有头绪。
以公认史学观评判事物
历史事件的评判是有标准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地认识全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的阶级性、辩证的历史进步观;全球史观是指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或称“西欧中心论”、“欧美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的限制为特征,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要把某个地区或国家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考察;文明史观是指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参考整理 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包括20课)(近代:中国)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签订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过程: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三、甲午中日战争
过程: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紫禁城,第二次火烧圆明园。《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1.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革命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4.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5.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3.国民大革命: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4.国共的十年对峙:
①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1927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江西瑞金——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④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抗日战争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④共产党在敌后战争开展游击战: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完全胜利,收复台湾。
抗战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6.解放战争
①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②内战经过: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③新中国成立:1949.10.1
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参考整理 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同时市场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成立了一批享有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新航路的开通,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又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美洲的作物带回欧洲,传遍世界,引起英国下层人民食谱的很大变化.欧洲的植物、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④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可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科学探索的热枕,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各文明世界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①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1652年至1674年,英国与荷兰之间进行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逐渐趋尖锐.1756—1763年之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七年战争,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①殖民扩张的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②殖民扩张的影响:a、对殖民国家来说,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b、对殖民地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蒸汽”的力量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①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②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③173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④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发明联动蒸汽机
⑤1807年,富尔敦发明汽船
⑥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打破国界、洲界,超越大洋,向欧美及亚洲扩展.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本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③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④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⑤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4、走向整体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②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这些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①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3)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①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改进被贝尔发明的电话,实验电车成功,发明留声机,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1882年9月,建立纽约市珍珠街电厂,是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②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机.
③1893年,本茨开始生产四轮车,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④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垄断组织出现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②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引发了列强为重新分配世界的激烈斗争.
(5)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③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④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⑤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各个国家与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资本主义列强的矛盾和冲突加剧.
高一学期历史的复习知识重点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