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典集锦
相关文章
小孩太调皮了,非常不听话,怎么说都听不进去,这怎么办呢,下面是小编的一些建议:
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典集锦 1
家长给孩子读书十分重要,而且,要尽早开始。每晚睡前,孩子一看见母亲手里拿着一本书,他就会飞快跑进自己的房间,跳上床脱了衣服躺好,静静地看着在床边椅子上坐下的母亲,慢慢翻开书读道:“丑小鸭刚爬上山顶,突然遇到了一只大灰狼。”家长平静的声音可以使爱动的孩子静下来,由此还可以与孩子建立一种特别亲密的关系。
给孩子读书是帮助孩子学习看书,但是,千万不能在孩子还不会看书前强迫他看书,否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典集锦 2
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行为都会引起孩子的模仿,所以这里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适当的批评。在评判的时候要保持自身的冷静。可以先表扬其好的地方,批评差的地方。或者先进行自我批评再评判孩子,毕竟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错误。
3、表扬奖励都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也是教育中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在孩子表现的好的时候可以给与口头的表演或者动作的亲昵,但是要对事情本身进行表扬。可以通过书籍的奖励,或者兴趣爱好的奖励为正确引导。
4、个家庭要良好的发展,就需要一个好的氛围,同意的好的氛围也有利于教育。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活动,比如郊游,逛街,进行兴趣活动。这样家长就可以在活动过程汇总加深与孩子的关系,也能发现孩子的需求。
5、交谈。交谈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切记交谈的场合与方式。
lt;<<返回目录
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典集锦 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行为都会引起孩子的模仿,所以这里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时候就是不要过分的拿她人与自己的孩子做笔记,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典集锦 4
1、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在1920年,美国11岁的小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里的玻璃,需要赔偿别人12.50美元。男孩子闯了大祸后就主动像家长认错后,但是家长却让小男孩子自己对这个过失负责。小男孩子很为难:“可是我没有钱赔可以人家。”家长说:“我可以先借给你这批钱,但是你需要通过一年时间还我。”所以,小男孩在以后每至周末或假日的时候,就出去辛勤的打工,终于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挣够了12.50美元还给了家长。这个小男孩后来就努力成为美国总统里根。里根在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父母需要教育孩子从小就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后果,否则会慢慢淡化孩子的责任感,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爱迪生在小时候曾经被班主任老师当成“笨”学生来看,但是爱迪生的妈妈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则恰恰说明了这个老师的无能。所以妈妈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心理特点来进行教育,并且用各种方法来鼓励爱迪生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变成了世界的大发明家,这与他妈妈的教育与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父母的期望需要和子女实际情况相适应,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教育。父母的期望在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
3、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教育典范:19世纪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很小的时候,父亲让他对着插满秋菊的花瓶,画静物写生。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却变成了梯形,菊花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却用一些奇怪的三角形来表示。这个时候,父亲细心的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会很敏感,所以始就开始教他一些几何学与代数,培养他在数学上的才能。
点评:如果发现孩子在五六岁时对某一方面表现出很敏感与好奇心。父母需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再正确的进行引导,为孩子打开成才的通道。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育典范:在德国,6-10岁的孩子会主动帮助父母洗碗、扫地或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会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而在美国,1岁左右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吃饭,很少看到有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典集锦 5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无独有偶。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注意我们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美国家长则会说:“宝贝,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
总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
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典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