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家庭教育指导师正规吗集锦模板
相关文章
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教育孩子就是对的;而有的家长对孩子却是百般迁就、溺爱,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错误做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家庭教育中需注意"三应三忌",希望大家喜欢!
李哲家庭教育指导师正规吗集锦模板 1
其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只是长辈们。他们或许会说“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这些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对吗?这需要我们去反思。要做驾驶员需要到驾校学习3个月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父母3个月能学会吗?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
其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扬子晚报》的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父母们惯有的家长概念在英文中其实是个贬义词,含有“家长制”、非民主的意思。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须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李哲家庭教育指导师正规吗集锦模板 2
(一)家长不能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往往影响他的思想意识。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居于特殊地位,往往会产生特殊化的思想。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我国河南省原阳县曾发生过一起母亲被独生儿子气得服毒身亡的事件,就是因为父母把孩子的地位摆得太特殊。在家庭中被供养的“小皇帝”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上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容易发生反社会的行 为,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以致效果常常不尽人意。这是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也会鼓舞子女,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获得更好的发展。但这种期望必须适当,如果期望过高,往往适得其反,成为子女的负担,而阻碍其发展。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小小年纪,就整日愁眉不展。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三)过分宠爱,提供锻炼的机会甚少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家长把孩子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地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这些情况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四)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也在孩子逐年增多。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得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 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李哲家庭教育指导师正规吗集锦模板 3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神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李哲家庭教育指导师正规吗集锦模板 4
众所周知,儿童早期积极心理的发展,尤其是性格优势方面的良好发展,能为其今后的人生最优发展提供强有力基础。例如,宾夕法尼亚心理韧性项目,教学生解决问题、应对困难与应付消极情感的技巧与策略,就是积极心理学在青少年发展方案设计上的有效尝试,效果良好。
研究发现,6岁之前接受积极心理教育的孩子,在环境适应、心理健康、自我管理、同伴关系、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和发展。例如,在小学阶段表现优秀、具有普遍型学习动机的孩子,大都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信任、乐观、希望、自主性、主动性、自控力等性格优势。
大量家庭教育实践表明,积极心理教育要从小开始,能有效避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幼儿时期自控力发展不良的孩子,在小学生活中往往更加任性、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忍耐和坚持、无法克制冲动,学业成绩不良。具有感恩特质的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更加倾向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形成健康人格,人际关系和谐。拥有积极情绪的幼儿,在小学阶段更能排解愤怒,较少与人发生口角、打架或破坏课堂秩序,较少表现出攻击性或自暴自弃的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学会使用积极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培养孩子具有乐观、感恩、善良、利他行为等积极心理品质。比如孩子胡闹时,如果父母习惯性采用永久性(“你总是这样”)、普遍性(“每次你都这样”)的信息批评时,孩子就获取了悲观的解释模式;当父母采用可变化的、特定的信息责怪时,孩子就开始习得乐观的解释模式。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有错时,积极的家庭教育着重归结特定、暂时性的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从而使其从小习得乐观这一积极心理品质。
有个经典的案例:妈妈带着10岁的姐姐和3岁的弟弟去动物园,从上车开始,姐姐就不停地捉弄弟弟,说爸爸是她一个人的,弟弟真正的爸爸是只猩猩,一会儿动物园的狮子会咬掉他的头...姐姐很少这样捣蛋,妈妈心里很不高兴地批评她说:“你真是烦死了。你为什么总是这样顽皮?本来打算我们三个人出来好好玩的,你却来捣蛋破坏。反正每一次,你都要搞一些把戏,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妈妈把姐姐称为顽皮小孩,将其个性一笔抹杀,指责她总是破坏妈妈的计划(永久性及不能改变的)。姐姐得到的信息是:“我是个很坏的人,妈妈希望我不是她的孩子,我总是搞坏她所做的事。”这样的批评是有害的,让姐姐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很情绪化地退出。
很显然,姐姐的行为需要被批评和惩罚,妈妈要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加以改正,可以这样批评:“你不准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是怎么了?你一向都是个好姐姐,你教弟弟玩游戏,与他分享玩具,可是今天你对他一点儿都不友好。动物园对于小宝宝来说可能是个可怕的地方,你这样吓他对他没有一点好处,你知道我是不喜欢这种行为的。我要你向弟弟道歉,如果你今天再捉弄他,晚饭后就不准到外面去玩,知道了没有?”
妈妈指出特定与暂时的行为问题(今天捉弄),同时指出这种行为不是姐姐一向就有的(很好的姐姐),用“你教弟弟玩游戏”“与他分享玩具”等实际的例子来指出问题并非普遍性,告诉她必须做的特定的事(向弟弟道歉),以及如果再继续捉弄会有怎样的后果(晚饭后,不准到外面去玩)。
姐姐得到的信息是:妈妈觉得我通常是个好姐姐,可是她觉得今天我对弟弟很不好,我可以向弟弟道歉,那么妈妈和弟弟都会很高兴。妈妈的批评显然是特定情境下而且是可变的,指引姐姐迈向正确行为,而没有指责她的个性,这种批评才是有效的。
孩子最初的乐观或悲观的解释风格是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的,大多是从聆听父母如何批评他学到的。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积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幼儿积极家庭教育的知识,掌握幼儿积极家庭教育的方法,建设幼儿积极家庭教育的环境,逐渐成为积极家庭教育的学习者、实践者、推广者和受益者,使积极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助力幼儿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福祉。
李哲家庭教育指导师正规吗集锦模板 5
一、发现错误,应放手尝试,忌大加谴责、恐吓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自动想要尝试新事物时,大人就算已经预知会遭到失败,但仍应该让孩子去试试看。
也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的滋味。在有的家庭中,当孩子在准备做新的尝试时,家长或是说当心啊……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既剥夺了孩子尝试新事物、获取新经验的机会,又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放手让孩子去大胆尝试,进一步获取新的感性经验。
二、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
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记得有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说得非常精彩,对每一幅画都是持表扬肯定得态度,当老师拿出一幅画得乱七八糟画,老师看了看,满怀惊叹地说:“大家看啊,这幅画,他用了多少种颜色啊,我们一起来数数…”我觉得所有的父母们都要向这位老师学习,深入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孩子。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样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就会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三、培养习惯,应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制订一些“规则”,如: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晚上8:30前睡觉、_后听半个小时故事等等。对于这些规则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一忙把什么都忘了。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
星期天的晚上,妈妈正在赶第二天要急用的材料,6岁的儿子一个人觉得没事可做,一会儿一会儿跑来问妈妈:“你陪我出去玩,好不好?”“妈妈,你什么时候好啊?”“妈妈,我的雷达车找不到了,你来帮我找找好不好?”……不到3分钟,儿子就来了4趟。妈妈觉得真的是很心烦,实在无法安心写材料了。这时,妈妈想到了儿子平时最爱看《奥特曼》了,而且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非常专注(平时,妈妈是绝对不让儿子看的)。于是,妈妈帮儿子开好了影碟机。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儿子再也没有来打扰妈妈,妈妈终于专心致志地完成了工作。
从表面上看,这个妈妈似乎处理的很好,儿子终于不来打扰妈妈了,她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我们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在此过程中妈妈在使用负强化手段,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打下了伏笔,使他的行为也得到了巩固,当他下次想看“奥特曼”时,第一反映就是围着妈妈、烦妈妈。
在家中所作的一些决定或叫规则,所有的家庭成员也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也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儿子在幼儿园能自己进餐,在家中却不能,每次都要奶奶喂。妈妈很着急,觉得这样下去总是不好的。于是,决定从今天开始,让儿子自己吃饭。到了晚餐时,妈妈说:“宝宝长大,能自己吃饭了,是吗?”宝宝点点头。由于习惯了有人喂,所以宝宝吃得很慢,奶奶几次想要喂,都被妈妈阻止了。等大家都吃好了,宝宝还没吃好,而且弄得满桌都是,奶奶再也看不下去了:“还小吗,才6岁,喂喂也没什么…”这次,妈妈再也没说什么。这样,孩子的习惯不但没有养成,反而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试想:如果下次妈妈要再让孩子自己吃的话,孩子肯定采取的是相同的措施:反正有人喂的嘛,不急。
李哲家庭教育指导师正规吗集锦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