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经典大全
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孩子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 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该怎么应对?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儿童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经典大全 1
尊重“天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有其不同的成长特点,是为“天性”。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我们的教育,都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结合孩子的规律去施教,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孩子的一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长跑。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场短跑,我们会尽一切可能冲向终点,不筹划未来。但倘若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场马拉松,那么我们的目标就设得更长远。周围的人要是都能互相合作,互相鼓励,才能走得更远。如果你碰壁跌倒,你爬起来继续跑,寻找一条更好的路。
尊重“个性”。每个孩子都有个性。每个孩子也都存在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自己。家庭教育是最大的优势就是个性教育、个性培养。但目前有些家长走入了误区。如家长喜欢什么样子,就让他去成为什么样子。我喜欢成为一个钢琴家,把他绑到钢琴凳上。喜欢成为一个美术家的,让他坐那儿画画。还有的功利心很重,什么加分就让孩子学什么。家长的愿望都是好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能不能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他们到底喜不喜欢?他们最喜欢什么?我们能不能不去绑架他们的“个性”?教育,是让我们的孩子人生更精彩,让他们人生更幸福。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他自己,教育的作用应该是“让他尽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要追求完美
我们都知道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但很多家长,说到教育,就是智育,智育就是分数。把智育、把学习看成了教育的全部,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我看来。生命和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就是体育应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重视生命教育。生命是最宝贵的,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不是和孩子玩的游戏当中的人物一样,死了可以再复活。从小教育孩子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是最重要的。以前我们教育孩子要敢于和坏人作斗争,现在我们要教育孩子善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要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教育孩子助人为乐...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去助人,确保你是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去帮助。如果你是弱势,它是强势,不能帮。如果在封闭的空间不能帮...我们应该借助一些身边的典型的案例,告诉孩子,教育孩子,正面引导,好好地爱惜生命。
重视身体健康。现在从全国看学生的体质下降非常严重。为此,我们要解放孩子肢体,每一位家长要多花时间带孩子走到户外去跳绳、打球、健步、慢跑,尤其是爸爸们要主动发挥示范、督促和陪练作用,配合学校在家督促、监督孩子每天按照不同年段体质监测的项目进行训练,通过家校联手、持之以恒的训练,确保我们的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重视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
被迫“完美”的孩子失去弹性,不允许孩子经历儿童期的不懂事和叛逆期的慌乱无措、徘徊不前,就直接将他拉入成人世界的优秀、自律的人,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很多有相同经历的人或许不会做出这么极端的行为来反抗这种违背规律的成长方式,但是他们的内心肯定是有缺失的,被要求完美的他们,人生注定无法完美。
身为家长,我们希望为孩子打造“金刚不坏之身”,希望他是上进的、顺从的、优秀的、甚至是“完美”的,仿佛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将他放到社会上杀伐决断、战无不胜,永远不会受伤。然而,再平顺的人生,都无法避免伤害,我们要给孩子的,不是一身刀不入的铠甲,而是强大的韧性和修复力,让他哪怕受挫受伤疼痛,依然知道身后有父母的支持而不会感觉孤独,知道错误可以弥补而不会走上绝路。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有欲望,有弱点的人,长期压制和苛刻,只会造成最后的崩塌。那些追求完美的人最终都被自己的“不完美”给绊倒,因为,人总有缺陷和弱点。接受自己和孩子的缺陷和弱点,才是养育出一个正常孩子的第一步。
儿童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经典大全 2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我们注意到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东西,自我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拿过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知识的失败,让他知道了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他成为了一个谦和的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丢三落四,今天买的尺子明天丢,到三年级骑车上学,钥匙也常丢,常要我们送。怎么行!后来我们决定:钥匙再丢得自己跑回来拿备用钥匙。四年级还这样,他自己把车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但换来的是钥匙再也不丢了。所以,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应当说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可又怎么样呢?父母白养了他,还不如考上大学留在身边的子女,对社会也没有贡献可言。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其差距是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状态,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儿童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经典大全 3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我的女儿今年7岁,学习上她自觉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她艰苦朴素,热爱劳动,充满爱心。从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她就比较懂事,时常能带给我们温暖、感动与惊喜。进了小学后,在老师的悉心教育和培养先,我们感觉她进步明显,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快。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班主任王老师以及所有其他老师,谢谢你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和无尽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因此每对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用爱心、责任心给予关心指导。但是尽管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共有的希望,但并不一定都能够如愿以偿。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刚刚听了陈教授的报告,感觉有很多收获。在座的老师也都是教育专家,你们关于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的实践都比我丰富得多,生动得多。我深知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也就是小学生水平,但我很愿意在专家面前谈谈有关孩子教育的感受,希望得到你们的批评指正。
一、创造温馨环境
(一)达成教育共识。尽管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但是我们对教育都很重视。我们购买或借阅过有关教育的书籍,在一起交流对教育的认识。当出现教育上的分歧后,我们能坐下来坦诚交谈,直到达成共识,这样使得我们对孩子的言行都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对她的不足有近似的解决办法,不至于今天告诉她这样做,明天告诉她那样做,让她无所适从。
(二)营造学习氛围。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条真理。活到我学到老,也是我的座右铭。在我家,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在灯下看书学习。女儿很小的时候,看到我们在学习,她也就很习惯地捧一本书,小的时候她就缠着我读给她听,后来我就鼓励她自己阅读。慢慢地,她的读书习惯就养成了,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因为我经常让她读些散文诗歌,她有时还会写出一些小诗歌,充满童趣。我和她爸爸会细心地帮她收集起来,有时静下来与她一起重温她写出来的小文章,彼此都感觉是一种享受。现在每天午饭后,她都会静静地坐在那儿,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二、培养良好习惯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培养孩子的习惯,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通批评或在训斥就能实现,必须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把决心、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一)鼓励少说多做。经常教育孩子应把空想、说空话的时间用在实事上,告诉她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
(二)注重循序渐进。比如:培养孩子背英语单词的习惯,一开始只能要求背2~3个,以后习惯养成后,可以慢慢增加量。女儿4周岁就开始学钢琴,前2年都是我陪着学,但我工作越来越忙,经常不能陪她,于是她渐渐放松了学习。我想,必须培养她独立学琴,否则极有可能半途而废。我把独立看谱、练琴的想法与她以及钢琴老师进行了沟通。一开始,可想而知,回课的质量非常差,不是节奏不对,就是乐谱看错,但我没有慌张,她愿意自己练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和钢琴老师不断鼓励她,并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使她渐渐适应了自己联琴。半年之后,我们已经把教育速度提高到原有的水平。从此,她进步非常快,而且在烦恼的时候她会用弹琴去放松心情、舒缓情绪。我偶尔也会站在她旁边听她练琴,但已经是带着欣赏的心情去听琴,再不用愁没有陪练时间而内疚万分了。现在我开始动员她写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要求她写,而是告诉她把每天感兴趣的事情写下来,长短不限,她坚持得也不错。
三、勤于沟通,多加鼓励
(一)平等沟通。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孩子去拒绝父母宽广的胸怀和炽热的爱心。女儿上幼儿园大班、稍微懂事时,我就告诉她:“你和妈妈是平等的,我不会骂你,更不会打你,但你必须把你遇到的或是高兴、或是委屈事情统统告诉妈妈,这样就等于妈妈陪着你又长大一次,我会很开心的!”的确,我非常乐意与她谈天,我会把我对事情的看法尽量用她能听懂的方式告诉她,与她无所不及的交流使我们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她也就非常愿意听我的评价,很能听得进去我们的观点。
(二)真诚鼓励。我深信: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善于发现她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着她一点点进步,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并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简单呵斥或冷言冷语,而是耐心开导,积极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一天晚上,我和她爸爸还没有回家,她给爸爸打电话,言语中透露出情绪不高,似乎有心事。我们赶回家后,耐心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今天数学考试没考好,只考了92、5分,她看着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说朱老师发下试卷后,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成绩。我一方面暗自为女儿有强烈上进心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认真看过试卷,与她一起总结分数低的原因,不仅有粗心的因素,也有她本身没有理解题意的因素,她同意了我的看法,接着针对她理解错误的地方给她进行了讲解,最后,我告诉她:分数不能代表全部,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题意和解题方法,考试是一次检验,问题总是提前暴露出来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人才能不断进步,我带着轻松的语气让她慢慢恢复了快乐与活泼,事后,她认真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如果我当时皱紧眉头,严厉批评她,可能会让她更难过,而且会暂时怀疑自己。
儿童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经典大全 4
风给垂柳以矫正,才会有婆娑;浪给静水以矫正,才会有鱼跃;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孩子有过错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儿童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经典大全 5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伯特·罗素鞭辟入里:“那些在童年受到孤独的人要比受到宠爱的人日后更会成功;一个不具备精神独处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
在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女首相搬进举世瞩目的唐宁街10号时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干我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当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 他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在日常生活中,罗伯茨着重培养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才使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的英国首相,执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
儿童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