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集锦合集
相关文章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教育孩子就是对的;而有的家长对孩子却是百般迁就、溺爱,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些都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应该掌握好其中的度才,那么这其中的尺度应该如何权衡才是对合适的呢?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集锦合集 1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集锦合集 2
导演姜文曾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带两个6岁和4岁的儿子,到新疆阿克苏接受军事化的锻炼。
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极大,清早6点半,天气特别冷,姜文就叫孩子们起床,拖他们去跑步,跑不完不准回家。
儿子们不喜欢喝羊奶,他也不惯着他们,除此之外,每天的饮食也按着当地的风俗习惯来。
慢慢的,孩子们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逐渐适应,姜文说孩子从“豆芽菜”长成“红豆杉”了。
等到妻子周韵前来探望的时候,孩子们不仅皮肤粗糙了,脸上还多了两坨高原红。
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自理能力提高了,会自己收拾房间,还能帮着打扫卫生。
姜文说,如今的小孩,最缺乏的食物不是营养品,而是苦头。
傅佩荣说,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向生命的真实面貌,因为在苦难中,生命没有任何遮蔽,可以展示其深度、广度与高度。
吃过苦的孩子,懂得生活的不容易,明白一餐一饭皆来之不易。
他们对于生活的印象,不再局限于课本的“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而是切切实实的基于当下的经历。
吃过苦的孩子,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他们懂得感恩,更能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也更加坚韧,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要比同龄人更加坚强。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话对于孩子同样适用。
教他们生活之苦,带他们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样他们自然明白一切的来之不易。
杨绛先生说: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今天吃的苦,都铺成了明天更好走的路。
千万别在该吃苦的年纪,让孩子选择安逸,舍得让孩子吃苦,才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集锦合集 3
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集锦合集 4
一些家长常常聚在一起抱怨,为什么孩子们不懂得心疼家长,不懂得孝敬父母。家长们说,一些孩子可以因为自己养的一只小狗生病而伤心哭泣,却不懂得心疼已经辛苦工作一天还要给他们洗衣、做饭的父母,他们把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家长们想不通,甚至忍不住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没良心。”
真的是孩子们没良心吗?这真的怪不得孩子。要怪还是要怪父母自己,从小你有教会他们怎么去爱亲人吗?你有告诉孩子他需要感恩吗?爱不会自动从心里长出来,就像种子很难在贫瘠的土地上发芽。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有人说,家庭教育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剧痛。这就引发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包含哪些内容?
学校教育侧重知识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浓缩成一个字,就是“爱”。
一个家庭本就由爱而生,孩子本来就是父母爱的结晶。人类社会要生存下去,就需要爱的传承。爱是教育的最大秘密。
如何理解这个“爱”?
有两个层次: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真正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爱。一个人最难忘的记忆往往不是父母教给的道理,而是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这是一种亲密的生活体验,也是一种最容易为孩子理解的感情。你看婴儿吃奶时脸上的那种满足、露出的那种微笑,此刻在他(她)眼里无论怎样的母亲都是最美的。
其次,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爱,由爱自己、爱他人,推及到爱社会,不能把自爱变成自私。
但爱是容易失控的。所以家庭教育是有风险的。每一种动物都会疼爱自己的后代,人类也不例外。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若停留在动物对后代的疼爱,那就极易失去节制,陷入爱的误区。
爱的最大误区,就在于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
现在很多父母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去爱。要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假如你让孩子过得像个君王,那就不正常了。人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比如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常常会说“这个我来”,这就说明他(她)有独立的需要。如果你不能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还是一味地溺爱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权利。这样的爱,只能爱出一个废物,因为孩子丧失了独立的能力。所以对孩子的爱要有节制。
一个家庭不论多么富有,都不该对孩子过度满足。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节制能力,要敢于向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
爱就是要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给他买什么,这样孩子就是幸福的。其实不然。
《爸爸3》里,可爱的小公主夏天在父母满满爱意里长大的。但她的父母给她的爱不是物质的,而是父母的成长陪伴和耐心地倾听与沟通。第一集里问各位爸爸陪孩子的时间多不多,其他几位爸爸都带着愧疚的神色说“不多,心思都在事业/演戏上,太忙……”。只有夏克立很笃定地说,我有花很多时间跟她在一起。在那个把爸爸和孩子都关禁闭的小测试里,其他几对父子都多少出现了焦躁不安和没话讲的情况。
像夏克立这样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少,孩子小的时候关注还多一些,孩子一天天长大,陪伴她们,和她们一起玩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很多时候甚至宁愿让手机平板陪伴孩子。有时候虽然与孩子在一起,但心不在焉,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所以孩子会越来越感觉不到家长的爱。
结语
只爱孩子当然是不够的,夫妻之间彼此相爱,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好。那些充满了爱意的生活行为,那些表示“我们在一起”、喜欢、尊重、对彼此感兴趣的小动作,却会经过日积月累,而让孩子们从心里明白:是什么让爱延续。
我们的孩子总在参照我们,来看到自己的未来。当我们让孩子看到的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对他人的爱,对生活的爱”,其实就是让孩子知道,让世界充满爱是可能的。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集锦合集 5
孩子的生命是圆融俱足的,其实并不需要父母“教”什么。父母努力“教”给孩子的,其实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的生命。父母在“智性”层面,在“知性”层面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在“慧性”层面其实是父母的老师。父母知道的多是道理,而孩子知道的却是真理、真相。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孩子需要被“教育”,而是父母需要通过“教育”孩子,来缓减内心的焦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和孩子的生命能量共振。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集锦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