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的12种教育方法经典合集
相关文章
家长对于孩子来说不单单是父母,而且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就从这点来看就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是如此之重要,那么家庭教育有哪些好方法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生家长的12种教育方法经典合集 1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我的宝贝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小学生家长的12种教育方法经典合集 2
幼儿时期是天赋教育最好的时期。
天赋是孩子本身存在的一种潜能,如果没有,它是学不来的,如果有,他虽然抹不去,但却有可能被埋没。
小学生家长的12种教育方法经典合集 3
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杰出的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们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让小朋友能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吧。
一、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以上是关于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的介绍,教育孩子讲究正确的方法,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小学生家长的12种教育方法经典合集 4
1、家庭教育,简言之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言传就是家长随机或有意识用合适的语言指导孩子的言行;身教就是家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如果概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可以用“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当教练,一流的父母当榜样”来形容。
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他们随时都在观察父母的行为,考量着父母的言行。而且在有意无意的效仿。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天天看到父母相互包容、相亲相爱的画面;让孩子发现父母认真读书、勤奋工作的身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生动形象;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孝敬老人、团结邻里的真情实感.....
假如父母通宵达旦打麻将,玩扑克,却让孩子按时休息;父母自己看电视剧,却让孩子进屋阅读;父母邋里邋遢,却让孩子讲卫生;家长满嘴污言秽语,却让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这都是难以达到教育效果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在家庭教育上是很贴切的。现在的家长,生活丰富多彩,但切记教子是第一要务。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做父母的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给孩子做出榜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事千万不要涉足,不要给孩子树立反面形象。
2、要做智慧型父母。
纵观我们身边的父母,大体可以分为 四类:
第一类:生物学父母,他们只停留在动物的本能上,对孩子仅仅是生育和喂养,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这类父母我妹且称之为生父生母,因为他们没有尽到对孩子教养的义务。
第二类:朴素型父母。他们并不懂得家庭教育的原理,但有着朴素但恰巧是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这种观念顺应了孩子的发展,所以能把孩子培养的很好,有的还成了人才。
第三类非理智父母。他们接受了上一代对自己的伤害,带着创伤却全然不知,有意无意的又去伤害自己的孩子。这些人中有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非打即骂;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直”;有的对孩子要求过高,强迫孩子按着自己的预设成长,全然不顾孩子当下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
第四类智慧型的父母。他们主动学习、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主动学习各种育儿知识,主动掌握正确的孩子各个阶段心理生理特点,从容的走在育儿的路上,赶路和看风景两不误。
很希望天下父母都做智慧型父母。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意识的加强孩子的管理和教育。
3、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一大转折,这个转折就是由以玩为主转为以学为主。
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写道:“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小学生入学后好比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如何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如何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也就是六年的时光如何让孩子品学兼优,完全在于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三字经》开篇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出生后本性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善良的,但随着后天的学习,有的成人成才,有的成人但未成才,有的未成人但成才,有的未成人又未成才,成了人渣。这都和后天习得有直接关系。
“以学为主”,都学什么?
首先,学知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主角,家长是配角。幼儿园没有教学,只有教学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学会做人的规则。小学则不然,小学生的学习某种程度上带有强制性。小小的孩子要学会忍耐、放弃、付出。学习从来就不是快乐的事,学习的快乐主要体现在学习结果上,过程是枯燥的。
其次,学做事,学做人。主阵地在家庭。家长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我们有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小学,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是老师的,家长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就大错特错了。殊不知,孩子在家的时间大于在校时间,孩子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就是性格很大程度是在家庭形成的,家长必须担负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责任。
无论是学知识,还是学做事、学做人,过程都很艰难,没有捷径可走。孩子各项习惯能力的形成有很多是从强制兴趣向直接兴趣的转化。也就是说,可能开始孩子不愿意学,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吃苦,教育孩子学会坚持。切不可心慈手软。
4、孩子人生起跑线是在家庭,而不是学校,或者可以说孩子的起跑线是在于家长的素质。从孩子出生,甚至母亲从怀孕起,直到孩子融入社会,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和发展。从孩子成人角度来看,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根和主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是枝叶而已。
在中国,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只要有了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很多年轻的父母幼稚地以为,有能力生,就有能力教育孩子。要知道,生孩子是不允许“退货”的。也有很多家长误解,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还有的认为“树大自直”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还有的家长错误的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知识教育。
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唤醒家长比唤醒孩子重要。
5、家庭教育从方法上讲,没有“点金之术”,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张家教育孩子的方法迁移到李家未必好使。目前,有很多家长不从孩子气质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而是盲目效仿一些有成就的家庭的做法,重视家庭教育却不懂家庭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
为什么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呢?我们知道,全世界70亿人口。人人都是父母所生,主要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按遗传学的理论讲,没有完全相同的基因。每个人从孕育、出生、成长、衰老、死亡诸多阶段,更是各不相同。所有这些决定我们教育子女的方法也不相同。有的孩子更多的需要在赏识中成长,有的孩子则需要伴随着批评甚至惩罚来发展。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包括需要赏识来激励成长的孩子,也都需要批评。只不过是同样的批评,有的可以疾风暴雨,甚至必要的惩罚,有的则需要和风细雨,不伤及自尊(可以是“三明治”式的批评,即先表扬,再批评,然后再鼓励)缺乏惩罚的教育就不会让孩子形成规矩意识。没有批评,不敢批评,孩子迟早会出事的。因为,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会走上社会,要走出家长保护圈,社会会狠狠的惩罚他们,受委屈、受打击、遭遇挫折是迟早的事。
6、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最大贡献是教其独立,要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人”,为孩子将来融入社会做准备。家长包办付出的越多,将来对父母回报的越小。教育孩子就是投资后半生幸福。培养孩子贵在坚持。家长一定要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培养这个习惯或能力对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有什么用途?如果有,就要持之以恒的培养。
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在他的人生中并不是很长,与父母分离是他们终究要完成的事。做父母的,不要等孩子远离了,才想起抓住点什么。有些事一旦错过,将不会重来。
7.教育子女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人格的培养。作为家长,要致力于培养孩子自信、责任感、自我管理、抗挫折能力。
自信就是认为自己能行,能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我曾多次接触一年级入学一个月以后的孩子,问他们班级里谁学习最好。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可以说出班级很多同学,唯独没有自己。刚刚一个月,孩子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了,这不是问题吗?我经常教育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能行,或者是,你在这方面行,我在哪方面行。
责任感要从小培养。学生入学后,家长就要清楚,首先让孩子知道自己分内的事要自己做,比如,自己背书包,自己整理文具,自己叠被子;第二,就是让孩子做家务,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对这个家庭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
自我管理是孩子社会化的主要标志。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务必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吃、住、行和各项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家庭教育普遍忽略的问题,我们在电视节目中经常看到,竞赛失败后的选手顿足捶胸,严重事态失态,还有的选择自杀,走上绝路。
倒过来讲,人格缺欠就是自卑、冷漠、没有责任心、生活乱七八糟,受不了委屈,受不了挫折。
小学生家长的12种教育方法经典合集 5
美国是个自由国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可以不懂规矩。拿坐校车来说,学生们需要遵守的规矩就达30条之多。据美国交通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每天坐校车的学生占中小学生总数的54%,美国目前有44万辆校车穿梭在居民区和学校之间,每天要接送2500万名中小学生。一年下来,这些校车接送的中小学生就高达100亿人次。
每学期开始之前,学校会对需乘坐校车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发给家长和孩子乘坐校车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在校车来之前,必须提前五分钟在指定地点排队候车;当校车靠近时,必须站在离路边至少6英尺处,且排队不能延伸到街边;在校车停靠之前必须等待,只有当车停好,门开了并且司机说可以上车后才能上车;如果要从车头前绕过,需确保自己和校车保持10英尺距离,确认自己和司机都在相互能看见的范围内;禁止从车尾穿过;如果学生的东西掉在校车附近,告诉司机帮忙来捡,禁止私自去捡,避免司机看不见学生而发生悲剧...
对于以上严格的规矩,多数孩子都能遵守,不过也有少数孩子做不到。因为涉及学生的安全,老师会先对他进行严肃教育,让他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再通知家长共同教育。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会禁止乘坐校车。
小学生家长的12种教育方法经典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