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分享范文大全
相关文章
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分享范文大全 1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一、教会的禁锢
1、神创说: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神创造的。
2、上帝创世说的影响:上帝创世说导致了宗教盛行,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推行精神独裁。
①在欧洲成为精神支柱,被视为天经地义。
②打击异端,生物学家只能在不出动教会的禁令和神学教义的前提下,对动植物的形态、生理和分类进行具体的研究,致使生物研究进展缓慢。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细胞学说
①发现: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许多被分隔开的小室即“细胞”
②发展与完善:1838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细胞学说;1839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把这一学说从植物学扩展到动物学,并进而建立起统一的细胞学说。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德马克等人把细胞学说和胚胎学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了细胞分裂,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③意义:细胞学说的确立与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拉马克—进化论的的倡导者和先驱
(1)主要成就:
①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②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进化原则。
(2)意义:
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
1、创立: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2、理论观点
①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进化是逐渐和连续的
②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③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影响
①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宗教界):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②对欧洲学术界的影响: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比如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③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分享范文大全 2
第一单元
输12
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同性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政治上,设置官吏,军事上,建立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有较大独立性。
宗法制: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分封制: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色彩。
宗法制: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特点(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3.始皇帝的来历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由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三公: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奏章、诏令、监察;太尉-军事)(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向丞相负责)
中央官制作用: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权中心,减少决策失误。
郡县制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5、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一。
(2)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3)民族: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
(4)局限性: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另:列表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
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措施:颁布“推恩令”
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7.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
(1)内容唐朝中央设三省:中书省:草拟政令 门下省:批驳审议 尚书省:执行政令
(2)三省制作用: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8.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
(1)明朝内阁: 确立:明成祖在位时,正式设立内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作用:加强君主专制。(2)清军机处 确立:雍正设置军机处。突出特点: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9.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输入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从1840年至190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内容及其附件内容:
(1)《南京条约》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协定关税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2)《南京条约》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居留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影响: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1)《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马关条约》主要影响: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③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1)《辛丑条约》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 ②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沿线④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2)《辛丑条约》主要影响:①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从1839-1901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1)虎门销烟(2)三元里人民抗英(3)清满族将领海龄抗英(4)太平天国运动打击外国侵略(5)黄海战役邓世昌抵御日本侵略(6)台湾人民反割台(7)义和团廊坊阻击战
3.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超过30万人
(2)潘家峪屠杀
(3)731部队
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1)开始:1937.7.7 卢沟桥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两大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共产党敌后战争:1937年,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中的首次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4)结果: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5)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注意:中国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输12
1.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1)简单经过:①1851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 ; ②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1853年北伐和西征。1856全盛时期, ④1856年发生天京变乱,标志由盛向衰。⑤1859年洪仁玕颁布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⑥1864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3)《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2.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
(1)背景: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思想: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中心:上海、南京;代表人物:章柄麟、邹容、陈天华③组织:中国同盟会: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爆发:1911.10.10 武昌起义
(3)高潮:①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②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意义①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内阁制。②体现的民主精神:从君权到民权,从人治到法制,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 制约与平衡③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功绩)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1)背景: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 :
①爆发:第一阶段:中心是北京,主力是学生。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②高潮:第二阶段:中心是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结果:A、释放被捕学生;B、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C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意义:
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五四运动中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2)成立:时间:1921.7.23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3)性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4)意义: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阶段。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革命的史实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基础:新三民主义意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2)北伐战争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大革命失败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失败标志)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南昌起义时间---1927.8.1人物---周恩来、贺龙、朱德、陈毅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湘赣边秋收起义:时间---1927.9人物---毛泽东影响—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人物:毛泽东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红军长征】(1)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2)时间:1934.10,开始长征1935.10,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10,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1)时间:1935(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3)粉碎全面、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解放军粉碎重点进攻。(4)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5)三大战役:1948年,解放军力量超国民党,决战时机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相继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放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6)北平谈判:1949年1月国共和谈,和谈破裂。(7)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7.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1)国内意义—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
(2)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
(3)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分享范文大全 3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分享范文大全 4
第一讲 西学东渐
一、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背景:
①西方“洋枪洋炮”的威力和鸦片战争的失败;
②一些士大夫倡导“经世致用”。
人物: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
目的: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评价:缺乏具体实践;但是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背景:
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②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含义:“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口号:“自强”、“求富”。
作用: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派与顽固派
同:目的(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异:手段(是否学习西方)
三、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派别: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同洋务派分道扬镳,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作用: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④救亡图存思想的兴起。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共同主张:
① 变法图存;
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
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与顽固派论战: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践:戊戌变法
历史作用:
①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最大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分别是怎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
康有为:
①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
②宣传变法的特点: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
③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
①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
②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
③倡导男女平等。
严 复:
①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②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
③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要“变法”的道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分享范文大全 5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2)人民授予君权;(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政权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代表:
1、伏尔泰:(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2)权力制约与平衡。
3、卢梭:(1)“社会契约”论;(2)“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分享范文大全_精选范文网




